7月2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一行5人前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交流学习。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务处处长王晓红等予以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座谈交流。交流会上,王晓红处长对新闻传播学院一行表示欢迎,高晓虹院长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发展概况,重点对学院怎样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了介绍。李军副院长对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电视学院立德树人的落地生根表示赞叹,随后详细介绍了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基本情况。其后,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座谈会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此次座谈,增进了彼此友谊,加深了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为今后两院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撰稿:马丽)
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新闻传播学院组织15名2018级学生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进行为期15天的实习,7月19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实习生见面会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会议室举行。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宁、教师张臻年及15名实习学生,受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台长杨海强、副台长陈卫平、总工程师李白云以及相关人员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见面会上,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宁向与会领导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并表达了学院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通力合作的愿景。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领导表示,希望实习学生们能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传播中国声音,并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方面与电视台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交流。随后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相关人员为新闻传播学院实习生分配了相关专业实习岗位,并与学生在新媒体生产与制作方面进一步交流。见面会后,台新闻中心记者带领部分实习学生前往美仁草原,对经幡隧道、九色香巴拉等特色景点进行了实地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学生们受益匪浅,在学习拍摄视频增长实践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甘南大好风光和风土人情,增长眼界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军副教授、专业负责人梁宝毓教授一行于7月19日利用在中国传媒大学培训的间隙,前往北京印刷学院考察学习,教育部全国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印刷学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关义教授接待了新闻传播学院一行。李军向王关义汇报了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点、新闻学一流本科、编辑出版实务一流课程建设情况。王关义在听取汇报后,对建设情况提出中肯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作为兄弟合作院校,将全力支持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力争将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打造成为北京印刷学院的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并聘请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符合条件的教师担任北京印刷学院兼职硕导。(撰稿:马丽)
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人才的培养。7月15日,校党委副书记普登学为新闻传播学院全体教职工讲授专题党课《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担当立德树人使命》,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一个半小时的党课中,普登学结合学习感悟和工作实际,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和深刻感悟;运用鲜活生动的故事解读了伟大建党精神,分析提出了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新贡献,要求学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普登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铸造革命精神的历史提炼,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开启下一个百年接续奋斗的精神激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要学深悟透伟大的建党精神,要从党性的高度来深刻理解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肩负的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普登学指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
为进一步做好新闻与传播专业硕点建设工作,7月15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硕点建设暑期工作部署会,校党委副书记普登学出席,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王全胜主持。部署会上副院长李军介绍了7月5日至7月9日赴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考察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同时对照指标体系通报了硕点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并结合建设实际对下一步团队组建和科学研究任务进行了安排。随后,校党委副书记普登学做了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学院近期的工作,同意学院做出的安排部署,并对进一步做好硕点建设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提高站位,自觉增强硕点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对标对表超前谋划,扎实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人才培养内涵建设;要弘扬建党精神,担当使命,凝心聚力确保硕点建设的各项指标如期实现。(撰稿、摄影:张臻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师德教育,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7月15日下午,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召开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首先,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全胜带领大家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教育法的通知》,并结合学院实际对各教研室及全体教师学习贯彻进行部署要求。随后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中,四位青年教师结合各自专业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公开教学。各教研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分别对青年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点评。活动中,参会老师们还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就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积极建设性意见。(撰稿、摄影:孙金华)
为进一步做好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工作,7月5日至7月9日,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军一行6人赴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考察学习。在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军一行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灵革,党委副书记曾真以及学科专业负责人等交流座谈。李灵革从专业、师资、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相关情况,与会教师就硕点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位专家强调学科专业方向一定要突出特色,体现差异化,与地方紧密结合。并建议双方在相关新闻活动中展开合作,进一步开创东西部新闻传播院校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在绍兴文理学院,李军一行与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宋浩成、创业办公室主任潘奕羽、教务处副处长李旭明交流座谈。宋浩成详细介绍了绍兴文理学院的相关情况,李旭明介绍了学院在产学研方面的具体举措,潘奕羽介绍了创业学院的具体情况,与会教师就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在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李军一行参观了学院实验室,并与执行院长陈龙、副院长谷鹏,新闻系主任曾庆江、广电系
为提升和保证学院教学质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和真正的想法,从根本上解决相关教学问题。新闻传播学院于2021年7月7日上午在教学楼3号楼6楼教师休息室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会议由副院长周宁主持,全体教学信息员参加了会议。周宁首先对此次座谈会展开的内容方向和具体要求进行讲解。接着,学生信息员依次对各自班级本学期各门课程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情况、实验设备情况、辅导员和班委对班级管理及班风学风几个维度进行反馈。周宁仔细倾听,详细记录,对学生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及解决方法。此次座谈会对形成有效的师生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改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撰稿、摄影:李佳贤)
为进一步强化我院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和专业建设,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军、周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相关教师一行赴甘南州广播电视台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事宜进行了考察,受到了甘南广播电视台广播频率汉语专题部主任苟郁春、藏语专题部主任仁曾才让和总工程师李白云以及相关人员的热情接待,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上,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军向与会领导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副院长周宁表达了学院与甘南州广播电视台合作的愿望,并分析了校台可以展开合作的领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刘静老师汇报了本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开展状况,并向大家展示了两年来项目化教学在学生新媒体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主任罗小品老师也介绍了本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全媒体特色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甘南州广播电视台领导对我院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成果。甘南州广播电视台承担着记录伟大时代、书写人民情怀、传播甘南声音、讲好甘南故事、展示甘南形象的使命,与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在当今媒体格局变革的时代
7月4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实务》一流课程建设论证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已成功主持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杨华教授和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晓玲教授出席论证会,新闻传播学院领导班子及一流课程申报团队成员参加了论证会,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军主持。项目负责人梁宝毓教授首先就课程建设情况、申报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汇报说明,并希望两位专家就《编辑出版实务》一流课程申报准备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听取汇报后,两位专家对申报课程的选择以及目前准备情况予以肯定。杨华教授就申报书中部分内容尤其是课程特色凝练部分提出修改建议,并就说课视频的录制和PPT呈现方式提出建议。吴晓玲教授就申报材料中的课堂实录部分提出应该进一步强化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地位,需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课堂实录中应该充分发挥线下课程的互动优势。会议最后,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全胜对两位与会专家的到来和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并表示此次会议收获了很多积极建议,对一流课程申报材料的进一步优化极为重要,希望申报团队能够继续优化课程申报材料。此次论证会以一流课程申报论证为契机,是学院今年以来推动新闻传播学专业硕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党史,7月1日下午,2018级数字出版班组织学生参观了以“百年华诞·绚丽陇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肃党史图片展” 为主题设计制作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数字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作业展。本次展出学生作业38幅,学生们用在《数字图形图像处理》课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地进行了文字排版、图片处理、形式设计,最终完美地呈现了祖国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学生通过海报设计制作,用作品表达了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参观过程中,学生党员在欣赏了作品创作亮点的同时更是思考了自身应该如何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学生党员惠欢欢谈到,恰逢我国建党一百周年的日子,班级应时应景为党庆祝生日制作了系列海报,呈现了我国建党以来的各项成就与发展进程。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此次活动将课程实践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思政教育贯穿其中,重温党的历史,淬炼理想信念,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为激励全院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新闻传播学院号召并组织广大师生收看了大会直播。在直播收看中,师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大家跟随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又振奋人心的讲述,再一次回顾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学院教师一致认为,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有了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夯实价值坐标,做好合格教师,赓续红色血脉,为教
为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完善专业群结构,助力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全胜、副院长李军、周宁一行5人于2021年6月30日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参观学习。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满宏、院长朱杰、副院长马小龙、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及科研、研究生办公室负责人与我院领导老师进行了座谈。朱杰院长首先对我院的来访表示衷心欢迎,他介绍了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王全胜书记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李军副院长介绍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点建设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随后双方进行了交流座谈,就硕点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学生培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参观学习为学院硕点建设、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考与借鉴。同时增进了兄弟学院间的了解和互动,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将有利于学院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携手发展。(撰稿、摄影:张臻年)
由兰州市文明办主办、兰州广播电视台承办,兰州文理学院、百安概念影城协办的兰州市“献礼百年征程 重温红色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配音大赛决赛6月28日在我校举行。兰州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焱及学校宣传部、教务处相关人员和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比赛邀请到了包括国内知名女演员赵千紫在内的五位影视、新闻行业专家担纲决赛评委,并现场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进入决赛的12组选手用声音再现了《赵一曼》《红色娘子军》《海鹰》《战火中的青春》《八千里路云和月》《英雄儿女》《董存瑞》等经典红色电影片段。决赛现场还进行了自备作品展示、红色电影知识问答和即兴配音三个比拼环节,竞争十分激烈。新闻传播学院组织近150名学生参与本次配音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后,3名同学进入最后的决赛。其中,曹鑫、刘亚苗荣获三等奖,李德念百荣获最佳潜质奖。在场学生表示,经过此次比赛使自己了解了更多的配音知识,认识到了自己专业上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这是一场十分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撰稿、摄影:李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