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课堂,以磨促教——新闻传播学院全面启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磨课活动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新闻传播学院于8月26日正式启动本学期三轮磨课活动。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教师参加首轮磨课。本次磨课坚持“以老带新、共同研讨”的原则,采用“示范课——分组磨课——个别磨课——重点磨课”四阶递进模式。示范课环节由《河西走廊FM》项目化课程和《播音主持艺术》两门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现场示范,围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创新等话题作经验分享;分组磨课则聚焦近三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重点对其本学期课程的总体设计和部分章节内容进行打磨;个别磨课由老教师听课,教师进入课堂开展全程听课
青春集结号吹响 迷彩青春启新程——新闻传播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 金秋送爽,迷彩飞扬。8月31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2025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在学校田径场举行,2025级全体新生以昂扬的姿态列队参会,共同开启为期14天的军训篇章。 学院辅导员对新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军训的意义,把军训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一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二是要刻苦训练,学习军人的钢铁意志和纪律意识,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军训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三是要团结互助,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训练中培养团队精神,展现新闻学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军训是青春的考验,更是成长的契机。此次动员大会的
8月3日至5日,我院六位教师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 “2025年第十届社会研究方法论坛”。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94所院校的近200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服务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的专题活动。论坛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研究如何适配新场景、应对新挑战” 的命题展开多维探讨。我院六位教师参与了多场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主题涵盖了社会研究方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如何减少社会调查中的误差、如何使用二手数据做好社会科学研究、AI时代的文科研究与大模型应用、大数据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跨学科
由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2025新文艺人才创新交流研讨会7月28日在江苏昆山闭幕。我院承制的系列微纪录片《格桑花开》获评“优秀新文艺作品”,我院教师胡源获“优秀新文艺人才”称号。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流研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宣传文化思想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艺“双新人才”工作要求,提升新时代文艺工作创新发展能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蓬勃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探索新的文艺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新文艺人才的具体行动。本次交流研讨围绕新文艺人才培养、文艺作品创作、新媒体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激发文艺创作灵感,促进优秀作品
由中甘南州委出品,兰州文理学院全媒体传播研究院和新闻传播学院承制的15集系列微纪录片《格桑花开》7月14日起至7月28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天21:20播出,空中课堂频道次日8:55、三频道次日22:25重播。甘肃卫视视频号7月16日21:00上线播出,每天更新三集,抖音 、微博平台同步发布。本片是学校承接的横向科研项目,选题围绕甘南州近年来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15位先进典型人物,以“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为创作宗旨,讲述了一批像格桑花一样普通的草原儿女的不平凡的故事,全片体现了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具有感染力的故事体验和生活能量。(刘怡君供稿
近日,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8支团队已陆续启程,奔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立足新闻传播学科特色,8支实践团队各有侧重,形成了“理论+实践+传播”的立体实践模式。“同心同梦,语润甘南”实践团入选2025 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协同团队。该团队聚焦“方言保护+普通话推广”双轨模式,助力我省舟曲县乡村文化IP打造,针对乡村电商、民宿、农产品销售等场景,开展专项语言培训,建立“高校-乡村”推普帮扶结队,形成可持续的语言服务模式。“玫瑰探秘”马家湾村主题研学之旅队深入宁夏偏远乡村,通过纪录片拍摄、融媒体报道等形式,记录乡村产业发展与文化
2025年6月2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兴辉,党委宣传统战部长郭鸿斌列席旁听,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支部书记参会。会议组织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集体学习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内容。中心组成员结合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实际进行了交流发言,张兴辉副校长在听取交流发言后,对学院理论学习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审核评估、硕点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一是要重视理论武装与政治学习,心系师生强化作风建设;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破解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结构难题;三是要创新组织形式,凝练学院特色打造
为营造温馨有序的离校氛围,引导毕业生践行文明风尚,学院开展毕业主题班会、经验分享、暖心走访、志愿帮扶等系列活动,用行动传递关怀,用服务诠释责任,为毕业生留下难忘的校园记忆。主题班会凝共识,青春寄语启新程毕业前夕,各毕业班班主任组织召开“文明离校,感恩前行”主题班会。会上,班主任详细讲解离校流程、档案转接、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强调文明离校的重要意义,共同回忆大学时光。经验分享传薪火,榜样引领助成长为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举办考研考公经验分享会。10名成功考取研究生、6名入职党政机关的毕业生代表,围绕备考规划、院校选择、面试技巧等内容倾囊相授。分享会上,互动频繁,现场气氛热烈。走访
“三寸粉笔系国运,一颗丹心铸师魂。”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我将自己将近四十年职业生涯的后半程,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兰州文理学院的讲台。从新闻出版一线毅然转至高校育人阵地,我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方向的灯塔,在传媒教育领域中深耕细作,将“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融入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程、每一次充满意义的实践、每一场深入心灵的师生对话之中,努力为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兰文理方案”。一、以思想铸魂,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3年,结束24年新闻出版实务工作后,我带着教师世家的传承站上讲台。深知新闻传播专业具有鲜明的特性,“政治性是第一属性”,因此,在每届新生的第一课上,我总会
5月29日下午,我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培训会议,全体教职工参加。会上,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内容,对学校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学院审核评估工作做了安排部署。通过此次集中培训,全体教师对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工作方向和自己的角色与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接下来,学院将对照审核重点,细化问题责任清单,有效推动审核评估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确保完成本科教学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任务。 撰稿:张悦 通讯员:张悦 审核
5月8日下午,副校长张焱一行调研新闻传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议特别邀请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冯晓临、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文化影视频道副总监罗旭、兰州宣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晓娟等校媒专家参加。学院负责人汇报了新形势下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路、目标和特色举措,教研室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修订情况。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冯晓临针对新版方案从专业简介表述到课程设置的全过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文化影视频道副总监罗旭、兰州宣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晓娟结合当下媒介生态及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对新版方案提出了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新闻传播学院近期集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消防演练、校外住宿排查及节前安全检查等系列活动,全方位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国家安全教育:筑牢底线,心怀家国4月15日,学院以“国家安全,你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各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观看宣传片、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定守护者,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筑牢思想防线。消防实战演练:以练促防,防患未“燃”同日,学院配合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
4月17日上午,副校长刘畅一行深入新闻传播学院督导调研审核评估工作,围绕职称评审办法修订征求学院教师的意见,并就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及硕点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将以此次督导调研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持续推进硕点建设和人才引进,全力以赴做好学院迎评促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