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特点使其不仅在剪纸、香包、书法、戏曲等方面的成效突出,在传统美食的制作上也是堪称一绝,为进一步了解镇原传统民间筵席,7月21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成员在仙客居农家乐参观了镇原传统筵席—十三花的制作过程,并对农家乐负责人王自正进行了专访。“十三花”是当地最具传统特色的筵席形式之一,其规模和摆盘形式源自于宫廷官邸筵席,后在北魏时期传入镇原民间,当地厨师将它与镇原传统烹调技术结合,后来逐渐形成了具有镇原特色的独特形式。“十三花”大致规格为大菜八个,小菜八个,馒头四回,端菜时十七趟,除此之外,它在席位安排和上菜顺序方面也十分讲究,特定的规矩和要求至今依然被很好的沿袭着。仙客居农家乐将“十三花”作为经营特色,其负责人王自正先生在对这一特色筵席的历史由来和规矩要求进行简单介绍后谈到,“十三花”在当地依然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推崇,更多地是将它作为一种仪式感极强的筵席去对待,并且他谈到,农家乐长期以来一直聘用“十三花”手艺传承人担任主要负责厨师,一贯坚持以传统为主打特色,在不改变实质工艺的基础上对菜品不断进行创新,做出更符合当代大众习惯的口味
镇原小曲戏是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近距离感受民间戏曲,体验民俗魅力,7月20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一行采访了庆阳市镇原县老年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贾锡凯、小曲戏传承人王进礼。2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镇原县老年大学,热情的他耐心的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他与小曲戏的故事。他谈到,学习戏曲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掌握好动作要领、提高嗓音声质,才能拥有一个好的戏曲唱腔形象,为此,他从未懈怠并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传承小曲戏在他心中既是担当,亦是使命。长期学习戏曲,不仅解决了工作问题,更使他成为了艺术行道的一员,在为地方文化做贡献的同时,他同样欣慰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对小曲戏传承人进行了专访,年迈古稀的传承人王进礼在面对镜头时显得有点紧张,但当被问到小曲戏时,他的眉头舒展,娓娓而谈。他向实践团成员详细的介绍了小曲戏的由来及发展,但同样担忧小曲戏作为一种民间小众艺术,它的传承发展却是困难重重,他殷切的希望后人可以不断加以传承,使小曲戏的发展历久弥新。采访到最后,王进礼老人为实践团成员现
2010年庆阳市镇原县被赋予“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为近距离了解书法艺术、体会书法精神,7月19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一行采访了镇原书法大家赵宝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段建华、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姬文新,一同聆听了三位大师对于镇原书画独到的见解。19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辛勤笔耕四十余年的赵宝玺老师家中,温和谦逊的八旬老人曾任中共镇原县委副书记,在被问及镇原书法特点时他谈到,当地书法讲究临帖,长期的临帖练习是创新前的必要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当地大众对于书法的爱好程度尤其深沉,但作为传统的地方文化,不断借鉴学习是对其保护传承最重要的途径所在,近年来镇原在活动举办、特色发展方面都在不断进行交流学习,坚持地方文化与国家政策、书协活动接轨,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发扬。曾放弃收入稳定的行政工作,断然选择书法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段建华老师是当地在书法公益事业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大家,他曾通过个人出资、社会捐赠、民间集资的形式修建了设有碑林500块、规模占地3500平方米、耗资400万元的王符碑廊,继而为家庭贫困的孩子免费开办书法培新课程进行免费辅导,在
为更好的感受民俗传统文化、了解非遗工艺,2019年7月19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在庆阳市镇原县走访了剪纸传承人惠富君和段彩霞、刺绣传承人任艳艳和马翠珍。庆阳剪纸省级传承人惠富君老师谈到,镇原剪纸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明显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传承内涵方面。由于农耕文化对于镇原当地文化的影响,镇原剪纸长期以来在传统民俗和图腾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镇原剪纸开始向反腐倡廉、扶贫致富等方向发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同时赋予了剪纸艺术新的时代内涵。段彩霞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在民间剪纸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剪纸作品先后曾被五位国家领导人收藏,《劳动光荣》、《抓髻娃娃》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上刊载。在走访过程中,她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传统篇与时代篇作品共计22幅。“刚开始家里人是不支持的,自己平时会偷偷用树叶或书纸去练习,在1988年的时候跟随祁秀梅老师学习剪纸,老师在学习中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学习剪纸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和爱好,不管它能不能带来收益。”段老师在采访中谈道。刺绣传承人任艳艳是一位年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2019年7月17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非遗调研实践团一行来到庆阳市镇原县,在当地县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调研工作。17日上午,在县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实践团一行参观了当地县文化馆,并对县文化馆馆长焦银虎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淑兰分别进行了专访。据焦馆长介绍,镇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4个,县级非遗项目56个。与此同时他谈到,目前镇原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正在积极落实,但资金短缺仍是保护传承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国家对于县级非遗文化项目的重视程度还需加深。在问及镇原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措施时刘淑兰副局长谈到,一方面,政府正在加强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小学基础教育培训课程的开设加深文化熏陶程度,保证传承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通过连续举办多届文化赛事和书画联展活动进一步提高镇原文化知名度和非遗项目影响力。下午,实践团一行前往镇原县老年大学对民歌传承人窦宏帅进行了专访。“民歌内容丰富,文化
为进一步充实学院学生会干部队伍,为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补充新鲜血液,促进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向良好态势发展,2019年7月9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视频会议室召开分团委、学生会2019年换届大会暨优秀学生会干部标兵表彰大会,学院分团委负责人吴文娟,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第四届干部代表、2017、2018级各班级团支部书记、班长共计60余人参加换届表彰大会,会议由学生会轮值副主席李豫主持。会议在《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分团委负责人吴文娟代表学院宣读了《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第五届学生干部名单》,并为新一届学生会干部颁发聘书。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代表第五届分团委、学生会干部作表态发言,他提到,全体分团委、学生会干部要戒骄戒躁,放下架子,抛弃光环,端正态度,当好学院、教师与广大学生的桥梁,切实服务好广大同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学干部。会上,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学生会副主席段生宇分别宣读了《关于表彰新闻传播学院2018年度“优秀学生会干部标兵”的决定》及《关于表彰第六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新闻传播学院先进个人的决定》,与会人员为获奖
为充分发挥朋辈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协助学院做好2019年迎新工作,2019年7月9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视频会议室举办2019级学生辅导员竞选答辩会。分团委负责人吴文娟,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学生会副主席段生宇担任此次竞选答辩会评委。答辩会上,竞选者们积极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举措等几个方面对应当如何开展学生辅导员工作进行陈述答辩。提问阶段,评委们结合每位竞选者的个人经历、答辩内容进行深入提问,最终根据评委给出的总分排名确定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辅导员人选。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形式,充分发挥朋辈师范引领作用,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团员青年担任新生辅导员,以行为示范影响人,以人格魅力感染人,促进我院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撰稿:苏晓梅摄影:魏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及校团委有关文件精神,7月9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召开“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散实践协调会,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学生会副主席段生宇,学生会轮值副主席李豫、史延军及全体在校班级团支部书记参加此次会议。会上,陈萧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他强调,分散社会实践由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返校后将签署实践单位鉴定意见并加盖公章的登记表上交至本院分团委,同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返乡“非虚构写作”文稿一篇,以此为依据进行考核表彰。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撰稿、摄影:史延军)
为积极配合全校教育部合格本科评估工作,教育引导全院党员师生以迎评为己任,进一步增强爱校荣校意识,积极营造“我为迎评做贡献,我与学校共发展”的良好氛围,新闻传播学院于近日开展“我为迎评做贡献”主题党日活动。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新闻传播学院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组织教师党员及学生党员对2019届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个人档案、获奖证书等做了充分、有序的整理,确保了2019届毕业班学生的相关材料及时、妥善的存档与转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2019年学校重点工作,能否顺利通过审核评估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长远发展。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党员正积极服务学校学院评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以最积极最热情的态度迎接评估工作。以实际行动争做迎评工作的先锋,打好以评促建工作攻坚战,为学校发展做贡献。“我为迎评做贡献”主题党日活动是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强责任,深化内涵促发展”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旨在增强党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迎评,一切服从迎评,一切服务于迎评”的理念,自觉地投身迎评工作的最前沿,
为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部署推进,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6月27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在3-610组织学生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臻年,第二党支部书记杨玮与全体学生党员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王琨同志主持。在学习会伊始,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臻年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进行背景说明与内容讲解。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共10章46条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党伟大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就是要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随后,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杨玮同志就学生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相结合;二,要深刻认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坚持理
共话新闻岁月,齐瞻美好未来,6月27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学术报告厅举办“我们都是追梦人”新闻传播学院2019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洪艳、副教授弥建立、毕业班班主任代表王颖哲、非毕业班班主任代表陈睿姣、第一党支部书记张臻年、辅导员胡玥及2016、2017、2018级3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分享会。分享伊始,刘畅,王圆磊,车茸,谢明,叶玲五位优秀毕业生结合大学的切身体会,向在校同学交流了思想、学习、工作实践和生活等多方面的感受,表达自己在校求学期间、求职或创业的感受,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希望学弟学妹能学有所获,在整个分享过程中,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在场同学提出了不少“接地气”的建议。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结合学院实际,积极推进“朋辈引领”成长接力工程,通过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召开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等途径,不断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护航学生成就美好未来。(撰稿:聂霞霞摄影:苏晓梅)
为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新闻传播学院党支部广泛组织各教工支部、学生支部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在教师支部学习会上,刘锐同志就《条例》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读。他指出,《条例》共10章46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创新成果,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基本规范,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臻年同志学习后表示,10章46条《条例》是对党员们提出的教育管理要求,《条例》着眼于党的组织体系,提升党的组织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员。教工党员刘洪艳同志学习后说,《条例》明确提出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全体党员们要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本次学习会议,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做好2019年毕业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顺应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学习运行要求,6月20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组织毕业班团干部、分团委组织部成员在分团委办公室观看团中央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在线接转工作培训会。本次培训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会上,讲解员对智慧团建系统概况、作用、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讲解人员在网络演示了“智慧团建”系统团组织信息录入,团干部信息录入上传和团关系转接的具体操作步骤。全面从严治团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要求,“智慧团建”系统为实现团员教育、管理网格化提供了重要平台,更加有力、有效的推进共青团工作基础性建设,推进我院共青团工作良好发展。(撰稿、摄影:史延军)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中蕴育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2019年6月13日晚,我校第六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从敦煌来”舞蹈大赛总决赛在实验剧场举行,新闻传播学院40余名同学观看了比赛。今年,我院选送舞蹈《丝路霓裳》参加比赛,同学们手姿丰富,动作抒情柔美,神态温婉妩媚,腰肢手臂柔曼美妙,舞台再现飞天神韵,我院学子的表现获得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评委认真评判,新闻传播学院荣获本届舞蹈大赛二等奖。此次比赛的开展,将进一步广泛传播和弘扬甘肃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敦煌经典,传承敦煌文明,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使校园文化氛围愈加浓厚,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也不断走向成熟。据悉,“舞从敦煌来”舞蹈大赛的结束标志着第六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在今年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上,新闻学子辛勤付出,精心准备,分别荣获“中华智慧一脉相承”汉字听写大赛一等奖、“经典甘肃”诗词咏诵大赛一等奖、“舞从敦煌来”舞蹈大赛二等奖,这是我院“建特色新闻学院,育优秀传播人才”办学思路的又一生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