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充实学院学生会干部队伍,为学院团学组织注入新鲜血液,9月22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5-205教室举行2019年团学组织纳新宣讲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及2019级全体新生参与此次纳新宣讲会,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主持。会议伊始,陈萧就新闻传播学院团学组织发展情况、工作内容等向全体学生进行介绍。随后,分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队各部门负责人分别通过PPT向在座学生介绍了本部门职责和纳新要求,负责人们精彩幽默的宣讲使会场上掌声不断。此次宣讲会向大家介绍了分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队工作职责,有助于他们做出选择,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学院团学组织也将因为新鲜血液的注入而焕发更加灿烂的光彩。(撰稿:马福弟摄影:包亚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9月17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在影视观摩赏析室举行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实际行动增强“四力”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上,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观看了《时代楷模》纪录片,该纪录片讲述了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的先进事迹。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
根据《中共兰州文理学院委员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计划》及《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计划》有关要求,2019年9月19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员在3-604集体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学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王卓然、学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关思宁及全院学生党员共计6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习,集体学习由学院组织员兼学生第三党支部副书记柴志新主持。会上,柴志新带领全体党员集体学习了《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文章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此次集体学习,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意识,强化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全体党员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为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撰稿:陈萧摄影:马福弟、王文文)
为进一步总结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促进实践团成员相互交流,2019年9月16日中午,新闻传播学院在3-603教室召开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会议由带队教师张臻年主持。此次交流会以“归来话成长,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为主题展开交流,全体成员结合团队实践实际,共同学习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在厦门(十三)》。交流过程中同学们表示,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走进田间地头参观、调研、学习和体验,深刻体会到传承非遗文化的艰辛与不易,理解了吃苦的含义,通过这次实践,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张臻年在总结时强调,全体实践团成员要能担当、能吃苦,才能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同学们要“自找苦吃”,让自己尽早脱离浮躁、不成熟的心态,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此次总结交流会,加深了全体成员对于《“习近平同志倡导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在厦门(十三)》文章精神的学习与感悟,引导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反思、培育、践行“自找苦吃”的高尚品质,不断锤炼自己、提
2019年9月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迎新工作正式开始。在这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新闻传播学院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莘莘学子,他们承载着父母的殷勤期望,怀揣着自己的远大梦想步入雁苑这片沃土。为做好今年的迎新工作,由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队组成的2019年迎新志愿者团队积极投入工作,力求为新生提供周到的志愿服务。在接待点,学生辅导员为新生们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由迎新志愿者带领他们办理住宿手续,在这过程当中还向新生介绍了校园建筑、基础设施、楼层分布以及生活作息等注意事项。在整个迎新工作过程中,迎新志愿者们以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做到高效、细致、热情、规范、有序,充分展现了新闻传播学院迎新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迎新工作中,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立的党员服务岗与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设立的团员服务岗正式启用,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党员与共青团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服务于本次迎新工作。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期两天半的迎新工作圆满落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新闻学子们一定会在大学校园里绽放自己的青春与美好,为新闻传播学院带来
8月27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成员召开专题学习会议,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省委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学校第19次党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王金寿书记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引,把学习贯彻精神和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抓落实促发展,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思路和举措。讨论制定了总支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支部开展专题党日学习会,在全体师生中掀起学习的热潮,要结合新闻学科特色,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传播甘肃文化,真正做到用甘肃元素讲好甘肃故事;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评建工作,勇担工作责任,遇到工作不逃避不推诿,全力做好评建各项工作。
镇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特点使其不仅在剪纸、香包、书法、戏曲等方面的成效突出,在传统美食的制作上也是堪称一绝,为进一步了解镇原传统民间筵席,7月21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成员在仙客居农家乐参观了镇原传统筵席—十三花的制作过程,并对农家乐负责人王自正进行了专访。“十三花”是当地最具传统特色的筵席形式之一,其规模和摆盘形式源自于宫廷官邸筵席,后在北魏时期传入镇原民间,当地厨师将它与镇原传统烹调技术结合,后来逐渐形成了具有镇原特色的独特形式。“十三花”大致规格为大菜八个,小菜八个,馒头四回,端菜时十七趟,除此之外,它在席位安排和上菜顺序方面也十分讲究,特定的规矩和要求至今依然被很好的沿袭着。仙客居农家乐将“十三花”作为经营特色,其负责人王自正先生在对这一特色筵席的历史由来和规矩要求进行简单介绍后谈到,“十三花”在当地依然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推崇,更多地是将它作为一种仪式感极强的筵席去对待,并且他谈到,农家乐长期以来一直聘用“十三花”手艺传承人担任主要负责厨师,一贯坚持以传统为主打特色,在不改变实质工艺的基础上对菜品不断进行创新,做出更符合当代大众习惯的口味
镇原小曲戏是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近距离感受民间戏曲,体验民俗魅力,7月20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一行采访了庆阳市镇原县老年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贾锡凯、小曲戏传承人王进礼。2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镇原县老年大学,热情的他耐心的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他与小曲戏的故事。他谈到,学习戏曲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掌握好动作要领、提高嗓音声质,才能拥有一个好的戏曲唱腔形象,为此,他从未懈怠并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传承小曲戏在他心中既是担当,亦是使命。长期学习戏曲,不仅解决了工作问题,更使他成为了艺术行道的一员,在为地方文化做贡献的同时,他同样欣慰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对小曲戏传承人进行了专访,年迈古稀的传承人王进礼在面对镜头时显得有点紧张,但当被问到小曲戏时,他的眉头舒展,娓娓而谈。他向实践团成员详细的介绍了小曲戏的由来及发展,但同样担忧小曲戏作为一种民间小众艺术,它的传承发展却是困难重重,他殷切的希望后人可以不断加以传承,使小曲戏的发展历久弥新。采访到最后,王进礼老人为实践团成员现
2010年庆阳市镇原县被赋予“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为近距离了解书法艺术、体会书法精神,7月19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一行采访了镇原书法大家赵宝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段建华、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姬文新,一同聆听了三位大师对于镇原书画独到的见解。19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辛勤笔耕四十余年的赵宝玺老师家中,温和谦逊的八旬老人曾任中共镇原县委副书记,在被问及镇原书法特点时他谈到,当地书法讲究临帖,长期的临帖练习是创新前的必要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当地大众对于书法的爱好程度尤其深沉,但作为传统的地方文化,不断借鉴学习是对其保护传承最重要的途径所在,近年来镇原在活动举办、特色发展方面都在不断进行交流学习,坚持地方文化与国家政策、书协活动接轨,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发扬。曾放弃收入稳定的行政工作,断然选择书法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段建华老师是当地在书法公益事业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大家,他曾通过个人出资、社会捐赠、民间集资的形式修建了设有碑林500块、规模占地3500平方米、耗资400万元的王符碑廊,继而为家庭贫困的孩子免费开办书法培新课程进行免费辅导,在
为更好的感受民俗传统文化、了解非遗工艺,2019年7月19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调研实践团在庆阳市镇原县走访了剪纸传承人惠富君和段彩霞、刺绣传承人任艳艳和马翠珍。庆阳剪纸省级传承人惠富君老师谈到,镇原剪纸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明显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传承内涵方面。由于农耕文化对于镇原当地文化的影响,镇原剪纸长期以来在传统民俗和图腾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镇原剪纸开始向反腐倡廉、扶贫致富等方向发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同时赋予了剪纸艺术新的时代内涵。段彩霞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在民间剪纸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剪纸作品先后曾被五位国家领导人收藏,《劳动光荣》、《抓髻娃娃》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上刊载。在走访过程中,她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传统篇与时代篇作品共计22幅。“刚开始家里人是不支持的,自己平时会偷偷用树叶或书纸去练习,在1988年的时候跟随祁秀梅老师学习剪纸,老师在学习中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学习剪纸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和爱好,不管它能不能带来收益。”段老师在采访中谈道。刺绣传承人任艳艳是一位年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2019年7月17日,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时代精神”非遗调研实践团一行来到庆阳市镇原县,在当地县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调研工作。17日上午,在县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实践团一行参观了当地县文化馆,并对县文化馆馆长焦银虎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淑兰分别进行了专访。据焦馆长介绍,镇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4个,县级非遗项目56个。与此同时他谈到,目前镇原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正在积极落实,但资金短缺仍是保护传承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国家对于县级非遗文化项目的重视程度还需加深。在问及镇原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措施时刘淑兰副局长谈到,一方面,政府正在加强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小学基础教育培训课程的开设加深文化熏陶程度,保证传承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通过连续举办多届文化赛事和书画联展活动进一步提高镇原文化知名度和非遗项目影响力。下午,实践团一行前往镇原县老年大学对民歌传承人窦宏帅进行了专访。“民歌内容丰富,文化
为进一步充实学院学生会干部队伍,为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补充新鲜血液,促进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向良好态势发展,2019年7月9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视频会议室召开分团委、学生会2019年换届大会暨优秀学生会干部标兵表彰大会,学院分团委负责人吴文娟,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第四届干部代表、2017、2018级各班级团支部书记、班长共计60余人参加换届表彰大会,会议由学生会轮值副主席李豫主持。会议在《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分团委负责人吴文娟代表学院宣读了《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第五届学生干部名单》,并为新一届学生会干部颁发聘书。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代表第五届分团委、学生会干部作表态发言,他提到,全体分团委、学生会干部要戒骄戒躁,放下架子,抛弃光环,端正态度,当好学院、教师与广大学生的桥梁,切实服务好广大同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学干部。会上,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学生会副主席段生宇分别宣读了《关于表彰新闻传播学院2018年度“优秀学生会干部标兵”的决定》及《关于表彰第六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新闻传播学院先进个人的决定》,与会人员为获奖
为充分发挥朋辈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协助学院做好2019年迎新工作,2019年7月9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视频会议室举办2019级学生辅导员竞选答辩会。分团委负责人吴文娟,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学生会副主席段生宇担任此次竞选答辩会评委。答辩会上,竞选者们积极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举措等几个方面对应当如何开展学生辅导员工作进行陈述答辩。提问阶段,评委们结合每位竞选者的个人经历、答辩内容进行深入提问,最终根据评委给出的总分排名确定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辅导员人选。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形式,充分发挥朋辈师范引领作用,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团员青年担任新生辅导员,以行为示范影响人,以人格魅力感染人,促进我院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撰稿:苏晓梅摄影:魏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及校团委有关文件精神,7月9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召开“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散实践协调会,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陈萧,学生会副主席段生宇,学生会轮值副主席李豫、史延军及全体在校班级团支部书记参加此次会议。会上,陈萧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他强调,分散社会实践由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返校后将签署实践单位鉴定意见并加盖公章的登记表上交至本院分团委,同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返乡“非虚构写作”文稿一篇,以此为依据进行考核表彰。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撰稿、摄影:史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