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军在广州培训间隙,看望通过学院“2+2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合作办学协议”前往暨南大学和广州技术师范大学的10位交流生,并回访学院2019届毕业生。李军副院长和交流生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考研意愿。李军副院长叮嘱大家要珍惜此次交流机会,充分利用交流学校各类资源认真学习,有考研计划的学生要及早着手准备,合理制定报考院校目标和复习计划。李院长强调,在外交流期间要服从交流院校管理,一定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尽量避免单独外出。另外,李院长在广州回访目前就职于中石化第五建筑集团的2019届毕业生吕司鹏,了解他目前的工作情况,勉励他要踏实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提高个人技能,以尽快胜任相关工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
12月16日下午,学校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报告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党委副书记、宣讲团成员普登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挂职)、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志超博士分别作报告。杨志超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览、三大核心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方面作了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专题辅导报告。杨志超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决定》的通过,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制度意识和治理理念,提升制度效能和治理水平。普登学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担当好铸魂育人的历史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系统阐释了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意义、十九届四中全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部署及如何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不竭动力,担当好高校筑魂育人的历史任务等问题。普登学强调,学校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闻传播学院自2016年成为学校与甘肃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院校以来,就积极与省委宣传部管理的媒体甘肃省广电总台、甘肃日报社、中国甘肃网积极对接,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台(网、社)合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优质平台,着力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其中与甘肃省广电总台的合作较为深入,成效较好。一、根据“部校共建”“千人计划”的要求,实现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学院成立以来,双方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省广电总台副台长王小枢被聘为兰州文理学院特聘教授和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台卫视频道、节目中心、新闻中心、都市频道、少儿频道总监等相关人员不定期在我院开展讲座;总台高职称工作人员为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定期授课。学院选派年轻教师前往省台各二级单位学习锻炼,深入学习全媒体制播技术、发布的全流程,向应用性转型。学院所有实验室、会议室、剧场等教学资源也向省台开放;省台的演播室、制作机房、包括非线性编辑与包装软件在不影响节目安全制播的情况下也为我院同学开放使用。真正做到了人员互聘、资源共享。二、甘肃广电总台工作人员深度参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甘肃广电总台工作人员参与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12月10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普登学到新闻传播学院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调研组成员李富红同志指导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新闻传播学院班子成员,党总支成员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按照会议议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代表班子进行检视剖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进行检视剖析,作自我批评,其他成员对其提出批评意见。在听取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检视剖析和相互批评后,普登学副书记对新闻传播学院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会议准备充分、程序规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普书记结合主题教育对学院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通过党建统领各项工作,使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真正把学院建成标杆学院;二是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与主题教育的问题检视和整改结合起来,提升治理能力,把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优势,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牢牢抓住教学质量提升这个牛鼻子,组建团队,以科研引领教学,提高认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全方位的服务。(撰稿摄影:孙金华)
为加强新闻学子对形势与政策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形式并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11月30日,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锐在5-401教室举办《奋进70年》专题讲座,2018级全体学生参与此次讲座。本次形势与政策讲座中,刘院长围绕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政策制度,就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进行讲述。其中,刘院长重点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基础所建立的政策制度进行阐述。他指出,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建设的新要求,是按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方式、优良传统提出的。就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刘院长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加强,日益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本次形式与政策讲座的开展不但使同学们了解到了祖国70周年的发展变化,也了解到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勉励当代大学生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而努力奋斗。(撰稿:任思
11月30日,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锐在5-401开展以《奋进新时代》为题的形势与政策讲座。2017级全体同学参加此次报告会。刘院长围绕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发展状况中的风雨历程。他以中美政治经济来做对比,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视角来剖析主题。通过图片和数据来表现我国的飞速发展。使同学们更直观的看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此次《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发展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同学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激励了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更好的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撰稿:王春雅摄影:高钰雯)
我校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梁宝毓任导演摄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纪录片《三弦王和他的儿子》将于12月4日11点55分在甘肃卫视“记录30分”栏目播出。这是梁宝毓教授继《和平与他的牛角琴》播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纪录片。该纪录片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今年7月在云南省石林县开机拍摄。讲述了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2岁的毕光明老人一生与大三弦的爱恨情愁。彝族三弦舞是彝族撒尼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已融入彝族撒尼人的血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彝族三弦王”之称的毕光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用时5年,花掉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耗资20多万元人民币,制作了长达24米的世界之最大三弦,最后无偿捐给了当地的民族小学。而身为木匠的他,家里的房子却是村里最破旧的,由此引起了儿子和亲朋的不满和愤怨……该纪录片通过彝族三弦王毕光明与儿子之间的感情冲突,凸显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经济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艰辛与不易。(文:水木图:周行)
11月24日,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学生组)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我校新闻传播学院代表队取得电子书类第七名的好成绩,荣获三等奖。本次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和新闻出版类专业图书编校和出版能力最高级别赛事。大赛共收到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校、近两千余份作品,共计6000多人参赛。参赛作品分为纸质书和电子书两大类别,最终共有48部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院梁宝毓教授指导、17级数字出版专业张丽虹、王宁、韩丽宁等同学制作的电子书作品《敦煌若定远》经重重选拔进入决赛,梁宝毓教授带领青年教师王晔、杨梦玫及参与作品制作的三名学生去北京参加了决赛。本次大赛强调理论能力和实操能力并重,侧重考察参赛选手的理论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决赛中,来自于各个高校的选手们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享了各自作品的选题策划、创作思路、特色内容等。在笔试和答辩中,我校参赛选手沉着冷静,认真应对,在笔试和答辩中发挥稳定,最后以240.73分位居电子书组第7名,夺得了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2.0计划,落实学校“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体现“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新闻传播学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与政府、媒体、企业、事业单位合作,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优质平台,着力培养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先后与包括甘肃省广电总台、甘肃日报社、读者集团、中国甘肃网在内的30余家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网站及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中,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甘肃网的共建合作成效显著,成绩喜人。2017年5月17日,兰州文理学院与中国甘肃网签署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协议,兰州文理学院(原)校长汪建华和中国甘肃网总编辑张振宇共同揭牌。2019年11月7日,兰州文理学院副校长王克太一行莅临中国甘肃网考察指导工作一、参照“部校共建”“千人计划”的要求,实现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学院成立以来,先后聘请中国甘肃网总编辑张振宇等资深媒体人为学院特聘教授,聘请中国甘肃网资深记者为学院承担课程教
为切实加强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落实“金课建设”计划,进一步推进我院迎评促建工作,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锐一行三人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协会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下设1个主题论坛和20个分会场专题论坛,其中包括5个特色专场论坛、14个分会场专题论坛、1个博士生论坛。主题论坛以“新中国新时代:影视的历程与发展”为主题,分论坛分别探讨了影视研究的主体性、学科前沿性、国际性、本土性、实践性等命题,其中我院孙金华老师在第七分会场进行主题发言。本次论坛从业界的角度对中国的影视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诠释,厘清了前进路上的瓶颈与阻碍,提出了众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推动了中国影视工业化的进程,也更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参加此次论坛,为我院在全媒体时代开设广播电视专业的课程指明了方向,为我院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10月17日数字出版教研室主任王晔老师在3-603教室为2019级数字出版专业新生进行专业导读活动。为了让更好的让新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王晔老师详细讲解了数字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该专业的背景、发展现状及就业前景等问题,从多个方面解答了新生对于本专业的疑问,并对本专业的现有师资及实验室建设等做了介绍。最后,鼓励大家要认真学习、迎难而上,在大学里努力奋斗,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本次专业导读课,2019级数字出版专业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9月2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导论在3号楼611教室进行,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罗小品主讲,2019级播音与主持班全体同学参加。首先,罗小品老师用丰富的事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使同学们明白未来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全媒体的时代要求,掌握播音主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交流及沟通能力,具有播音主持及相关的全媒体制作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接着,罗老师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让大家了解了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大学四年该如何学好专业课程,提升专业技能。罗老师强调,在大学期间应该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晨起练声,利用好课内课外的时间,自觉进行专业素养的养成,落实好“三个一百,一个五十”的素养拓展项目,经过四年专业学习,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之后,罗老师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角度给同学们做了指导,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最后,罗老师对同学们如何进行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细致讲解,鼓励同学们以科学的方法规划自己的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毅力,2019年11月4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在南校区安亭广场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团日暨2019年秋季升旗仪式,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及全院师生共计900余人参加此次主题团日,活动由分团委组织部负责人耿海源同学主持。主题团日在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庄严仪式之中拉开帷幕。团员代表、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二班李典宇同学代表团员青年进行了国旗下演讲,她表示,新时代青年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懈怠、砥砺前行,在这个崭新时代绽放青春光彩。随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寄语全体团员青年,他强调,当代大学生正站在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交汇期,更应立鸿鹄之志、担时代重任、续写新的篇章。最后,全体团员青年在团干部代表陈萧同学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团誓词。通过此次主题团日,将进一步坚定广大学生党员与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本色,勇立潮头,为学校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及学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撰稿、摄影
青春无限爱,硬核刚未来,历时一个月,甘肃首届校园星主播主持人大赛11月2日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总决赛暨颁奖典礼,标志着本届大赛成功落下帷幕,在当日的总决赛中,从各赛区层层选拔上来的76名选手展开三轮角逐,30名选手最终胜出,夺得各大奖项。甘肃首届校园星主播主持人大赛由甘肃经济广播主办,兰州文理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本届比赛旨在丰富我省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现校园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为广播电视行业储备新生力量。大赛自9月20日启动以来,设有兰州文理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三个分赛区,共有来自省内各高校的1600余名高校播持专业学生和播持爱好者报名参赛,共举办了8场初赛、复赛、分赛区决赛,最终有76名优胜者取得了全省总决赛的入场券,大赛设置金话筒、银话筒、铜话筒、最佳、优秀、人气奖等奖项,其中,金、银、铜奖获得者将成为省台广播节目嘉宾主持,其它奖项获得者将得到大赛主办方及合作单位提供的实习或就业机会。本届大赛还开通了网络投票平台,截止11月2日,总人气达到14万,参与人次突破20万,人气奖冠军获得者将成为下一届大赛的形象代言人。本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