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在甘肃省甘南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调研活动。实践团队到夏河县善源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科进行了采访。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到现在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在拉卜楞寺建寺开始,从事其他运输大量建筑所需材料及金属佛像和器具。特邀请有经验的工匠,定居拉卜楞寺周边并教授学徒,他们从寺院专职工匠逐步发展成制作民间工艺的手工艺人。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作为中外融合的工艺品,从其制作流程来看,采取了汉藏融合等多种制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发掘和研究价值,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属纯手工艺制作,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十分显著。罗科向实践团队说道:“金属制作工艺纯手工制作,学习周期长,从开始学习到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从1983年开始,他在拉卜楞王府村拜著名工艺大师张召远,学习金属雕刻各种民族工艺铜器金银首饰,到现在已经有了38年的岁月,作为夏河县早期纯手工业制作者之一,拥有极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非遗技艺传承困难,是现在非遗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于8月11日赴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唐卡”调研采访活动,对代表性传承人丹增进行了专访。唐卡,源于藏语的音译,简言之就是一种卷轴画,是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本次专访的丹增画师则是在唐卡艺术王国里以绝妙的画技著称的艺术大家。采访时,丹增画师告诉实践团成员:“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河拉卜楞寺建寺时期,是由当时的寺主嘉木样活佛从西藏拉萨请来的唐卡画师所传入,因此其源于西藏且与拉卜楞寺密切相关,历史很悠久。现在,甘南藏族唐卡已经自成一体,具有它鲜明的风格、特色。”在丹增画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一一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墙壁上所挂的唐卡作品,并与正在学习唐卡绘画的学员们进行了交流。“我们要把唐卡产业化,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它。同时,我们要靠国家和政府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培养一批唐卡绘画的人才,为唐卡的传承注入新鲜的力量。”对于唐卡的传承
8月10日下午,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来到临夏州茶马古市掐丝艺术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工艺画技艺传承人解娟进行采访。“千古流芳掐丝画,五彩缤纷耀中华。”一块活性炭板,一把刷子,一瓶胶水,一条铝丝便可完成掐丝珐琅工艺画的第一步——嵌丝。在掐丝艺术馆,临夏籍90后的掐丝珐琅工艺画技艺传承人解娟和她的团队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工艺品吸引着游客应接不暇、赞不绝口。解娟做的掐丝珐琅工艺品图案美观、大方、新颖,掐丝流畅、细腻,流畅的线条加上特殊的天然的釉料、彩沙,将人物和花鸟造型呈现的栩栩如生。“掐丝珐琅工艺品是在传统景泰蓝(珐琅)的基础上改良后,在平面上进行的掐丝工艺。其改变了以往的铜板掐丝,将图案做在活性炭板上,并用淘洗好的釉料、彩沙等原料上色,成品颜色鲜艳、质感华丽、豪华典雅,使得掐丝工艺品可作为摆件、挂画。同时,改良后的掐丝工艺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个性定制,然而这种方式也更加迎合大众市场,深受大家的喜爱。”解娟向实践团介绍道。当谈及自己与掐丝珐琅的渊源时,解娟这样说:“由于自己是美术专业,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接触到了这项工艺,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
为积极响应“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扎实做好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奔赴甘肃省临夏州开展省级非遗葫芦雕刻调研采访活动。8月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临夏州葫芦艺术馆,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作良进行采访。葫芦,谐音为“福禄”,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它一能祈福,二可祛邪。至明末清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随之雕刻葫芦渐渐兴盛起来。而临夏雕刻葫芦最早来源于兰州,是一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传到临夏的。在临夏民间艺人的探索和创新之中,形成了完整的制作程序,其艺术性、工艺性极强,精妙独到,现已成为了临夏特有的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雕刻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雕刻葫芦是甘肃省‘三绝’之一。”采访时,张作良自豪地说道。走进张作良的葫芦雕刻工作室——临夏州葫芦艺术馆,精雕细刻的葫芦艺术品就映入眼帘,一张不大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雕刻针、铅笔等工具,然而,这个桌子就是他用心、用情去完成一件件葫芦艺术品的“主阵地”。当谈及雕刻葫芦的传承与保护时,张作良告诉实践团成员,只有保护好了“传承人”,才能实现技艺传承、知识传
为全力以赴做好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2020年8月8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召开工作安排会议,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学生会负责人陈萧主持。会上,陈萧就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活动安排、宣传工作、安全事宜等内容进行说明。他强调,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体实践团成员扎根陇原大地了解国情省情民情,更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重要载体,实践团成员要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锻炼专业能力,采写出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分团委负责人、实践团指导教师马玲玲指出,暑期团成员要借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体成员要始终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切实守好安全底线,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还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据悉,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自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专业的11名同学深入临夏、甘
7月24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开展了“解读十九大两步走战略”的主题党日活动。会上,全体支部党员深刻学习和把握了“两步走”新目标,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部署的同时,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这一目标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新时代提出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学生第三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入实现新目标的伟大奋斗,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撰稿、摄影:学生第三党支部)
6月30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在学院会议室就“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专题党课进行了集体学习,参加此次党课活动的人员有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全体成员。本次党课旨在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新时代的组织路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当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与会学生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撰稿、摄影:学生第三党支部)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6月14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的目标,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开展学习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开始,支持人讲述了此次党日活动的主题,旨在加强同学们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了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我们的归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把誓言刻在心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最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根据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经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支部委员会审查同意,6月9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在3-602召开2020年上半年预备党员接收大会。学生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本次接收预备党员及其培养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张臻年主持。大会讨论了牟晶等7名发展对象是否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入党问题。根据大会议程,会议首先由发展对象依次汇报个人情况以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有关问题。随后由入党介绍人介绍各位发展对象的表现,并表明自己的意见。最后经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充分讨论,以正式党员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发展对象进行投票并现场逐一公布投票结果,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决定正式接收他们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张臻年同志宣读预备党员接受决议后,7位预备党员向党组织表达了自身的想法与决心,不忘初心跟党走,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坚定目标、严格要求自身,努力改正现有不足,争取早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次大会为我院学生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充分体现了党内的民主性,增强了党内同志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党员队伍,推进了我院学生党员接收工作。(撰稿、摄影:史延军)
根据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经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支部委员会审查同意,6月9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在3-602召开2020年上半年预备党员转正大会。学生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转正预备党员及其培养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张臻年主持。大会讨论了方紫晶等4名同志的转正问题。会议伊始,方紫晶等4名预备党员分别陈述了培养考察期间自己的各方面表现,并请培养人对预备党员预备期内的表现做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会议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程序进行,经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充分讨论,以正式党员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发展对象进行投票并现场逐一公布投票结果,方紫晶等4名预备党员得到支部大会的一致认可,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决定同意其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此次大会,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党员队伍,有力推进了学生支部党员发展工作。新党员也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担负起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撰稿、摄影:史延军)
2020年6月9日晚上19.00,新闻学院第三党支部于第三教学楼605教室召开预备党员转正以及预备党员接受大会。大会讨论关于豆率等4名同志申请转为正式党员,接受张建行、樊凯琪两名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出席本次转正大会的有第三党支部书记吴文娟老师,副书记柴志欣老师以及各位支部成员。本次大会由支部书记吴文娟老师主持,副书记柴志新老师进行人数清点,并宣布党员到会情况。随后大会正式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发展对象接纳为预备党员支部大会。两名预备党员做了预备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简短的发言。随后,两位发展对象的培养人对2名发展对象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议,评议结束后,根据投票结果,2名发展对象以优异的表现获得全会党员的认可,被接受中共预备党员。 接下来进行的是豆率等4名预备党员转正支部大会。4名申请转正的同志也依次做简短的发言,汇报预备期一年中的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上的感悟、收获及表现等情况。然后由第三党支部成员分别对其作出评价,说明该同志在这一年预备期内的优缺点,还有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并表达是否建议其转为正式党员。申请转正的同志回避,由支部成员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是4名待转正同志全部顺利通过。
为切实加强发展对象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其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根据校党委要求,结合新闻传播学院实际,5月14号至5月22号,新闻传播学院组织2020年第一批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22名党员发展对象参加此次培训。本次党课采取线上教学、分组讨论与线下自学的形式,从党员的自我修养,学习新思想,党带领下中国的国内与国际现状,党的纪律四个方面入手,旨在通过此次培训使发展对象们全面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新时期党员的标准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了解入党程序,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党组织。5月14号,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锐同志在对党员发展对象开班动员的讲话中表示,首先祝贺22名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发展对象,大家要时时刻刻坚定理想信念。为确保党员质量,增强党性修养,我们一定要端正入党动机,这不仅关系到入党前对党的认识,还关系到入党后自我能力的提升。随后,党员发展对象们开始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5月14号,邓锋琼同志围绕“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否只是一个口号、共产党员应为自己画怎样的自画像、共产主义是怎样炼成的三个问题来突出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形象。5月15
为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的通知》,5月23日至28日,新闻传播学院组织17,18,19级各班开展“美育云端课堂”宣传学习活动。“美育云端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各班17新闻二班马昕茹同学在学习后表示,本次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同学们了解了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等优秀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宣传了红色文化,弘扬了延安精神。18广电学班魏帆同学在学习后表示,“美育云端课堂”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脑力和眼力,让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可以更好的了解学习的重要性。18数字出版班马玉祥同学在学习后表示,“音有爱,乐前行”中一群音乐学子用他们的歌声传递爱,给予了全国青少年莫大的信心,把我们青
为加强学生第三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于2020年6月3日开展了以“争做尽职尽责、有胸怀担当的践行者”为主题的党课学习,支部书记以及全体学生党员共同参与本次会议。会议开始,支部书记给学生党员们讲述了党员同志应明确职责,尽职尽责。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全体党员同志必须根据学校有关要求,认真落实职责。并希望全体党员同志以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党员同志为榜样,争做尽职尽责,有胸怀担当的践行者。本次党课学习圆满结束。(撰稿、摄影:学生第三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