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6月26日,新闻传播学院分发禁毒手册并组织各班举行以禁毒为主题的班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发放禁毒手册与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广大青年学生讲解了毒品的概念、种类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并通过列举实例,讲述了毒品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的危害,为广大青年学生敲响了警钟。此外,禁毒手册具体讲解了毒品的构成,介绍了“止咳药”等毒品的伪装,阐述了如何识别与防范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扩大了禁毒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帮助我院学生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继而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促进了本次活动的开展。通过此次禁毒主题班会,向广大青年学生普及了禁毒常识,进一步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禁毒防毒意识,推动学院禁毒教育的开展,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撰稿:史延军)
6月25日上午,“2019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宣布“2019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甘肃行”采访活动启动,并向采访团授旗。香港大公报执行总编辑于世俊,兰州文理学院校长郑伟强、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等出席启动仪式。(图为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香港大公报执行总编辑于世俊、兰州文理学院校长郑伟强举行座谈)(图为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向采访团授旗)(图为启动仪式现场合影)(兰州文理学院校领导及师生与大公报执行总编辑于世俊合影)香港大公报执行总编辑于世俊在致辞时表示,“范长江行动”在今年组织了120名香港学子参与,他们将与内地学子一同通过“海南行”“中原行”“甘肃行”“内蒙古行”“山东行”“吉林行”“沪浙行”“一带一路英国行”八条线路开展采访交流。其中,参与‘甘肃行’的有香港4所院校的11名同学及甘肃5所院校的11名同学,22名学子都是从众多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8天行程里,大家将到达兰州、临夏、甘南等近40个地点开展采访。启动仪式上,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和大公报执行总编辑于世俊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
6月26日下午,校纪委书记李先锋带领人事处处长郭萍、学生处处长李宗刚、审计处处长王庆荣、财务处处长安春梅对新闻传播学院迎评整改工作进行了深入督查,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参加了督查汇报会。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指南、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复查,毕业论文(设计)、试卷命制质量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学风教风整改建设等方面汇报了学院评建整改工作。他谈到,在教学工作方面,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以每位教师提供一门优质示范课、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撰写本学期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论文进行课程整改。以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应用型人才为指导,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学风建设方面,实训课程是目前阶段的工作重点,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各班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提高素质养成;在党建方面,教师党员积极开展“我为评建做贡献”主题党日活动带动党支部活动与教研室活动相结合,学生党员坚持打好学风建设攻坚战,为评建做好组织保障。校纪委书记李先锋对学院教学工作与学风建设给予了肯定,同时他指出,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的认识是到位的,但教师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现象,学院应对整改
6月26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在综合楼九楼影视观摩赏析室举行2019届毕业生作品展,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及2017级数字出版班全体同学参加。作品展上,同学们分别观看了学院毕业生作品《酒泉糊锅》、《我不是小偷》、《华亭曲子戏》等剧作,本次展出共有二十部作品参与。党总支书记王金寿指出,学生在扩充自身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借鉴学习以及在细节上的观察揣摩,不断提高剧本拍摄的专业技巧,将生活细节与诗词意境融入剧本创作当中,增强作品剧情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与此同时他谈到,作为正在对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学习过渡的大二学生,经验的总结和思维的创新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敢于思考、大胆创新,以此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摄影、撰稿:王紫娟)
为贯彻落实学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扩大教育开放,提升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要求。6月24日上午,由我校新闻学院三位老师带队,新闻学、影视编导学共九十余名学生共同参加的为期两周的“新闻学子校外实训课程”正式开启。本次实训活动是由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甘肃文旅电视台共同承办的。甘肃文旅电视台是甘肃省唯一一家民营媒体,成功打造了《味道甘肃》、《环球文旅》等多个知名栏目,坐落于兰州高新大厦,拥有先进的媒介设备和丰富的媒介资源。24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参加实训课程的所有老师和学生准时云集在甘肃文旅电视台,统一进入公司。电视台负责人李总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了公司的概况、业务范围和人员配置,并分组带领大家进行参观和讲解。随后,公司各部门的老师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和任务分工,将同学们分组并分配了相应的工作,制定了严密的实训计划。本次活动主要为顺应学校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的发展要求,在学校迎接教育部专家评建的关键时期,新闻传播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外实践的实训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优质的业内实习经验,为今后的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撰稿、摄影:胡潇)
学校上下团结一心,迎接教育部合格本科评估的关键节点,兰州文理学院原校长、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建华教授莅临学校为新闻传播学院捐赠影视光盘139套,助力学院迎评促建工作。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伟强出席捐赠仪式,新闻传播学院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郑伟强校长对汪建华副主任心系学校发展的爱国情怀表示了充分的感谢,并为汪建华副主任颁发了收藏纪念证书。郑伟强校长表示,汪建华副主任作为兰州文理学院原校长,在任期间积极带领学校转变发展思路,开创并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和教学成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捐赠仪式结束后,汪建华副主任在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副院长李军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新闻传播学院全媒体交互式综合演播厅、造型艺术创意实验室、融媒体云平台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室等教学实践中心。据了解,汪建华副主任为新闻传播学院所赠予的影视光盘是他个人多年来的珍藏品,其中包括国内外经典电影及纪录片、音乐专辑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观赏价值和实践教学应用价值。(撰稿:杨嘉晖摄影:杨嘉晖)
6月14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播音主持班在影视观摩赏析室及大数据实验室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副院长李军,播音主持教研室老师及2016级播音主持班学生参加答辩会。答辩会上,来自2016级播音主持班的学生向在座教师展示了广播单本剧《蓝色的敦煌》及纪录片《美食大侦探》,并介绍了本次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背景、设计思路、指导记录、创作历程、节目亮点、目的和意义以及对作品的反思。在答辩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意气风发,以最饱满的热情、最诚挚的求学态度参与进来,积极回答老师们的提问。同时,在座的老师也以最专业的见解、最耐心的指导为学生们的毕业作品增添色彩。吴勇庆老师表示,广播剧是戏剧的有声化,是听觉作品,其特征是运用声音手段塑造人物、烘托环境、展现剧情,人物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所以在人物的对白上要下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对细节的处理,必须深入挖掘每个角色的心理环境及心理状态,坚持做到表达准确、情感饱满。从这一点来讲,精品广播剧的生产从剧本创作到演播都必须较好地把握好和运用好广播剧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规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对学生们的毕业设计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广播剧是
6月14日下午,“维拓杯”甘肃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奖赛颁奖典礼在兰州交通大学举办。大赛主办方及承办方代表、评审组专家及所有获奖作品的制作团队代表参加本次颁奖仪式。为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文化旅游创意营销的积极性,持续挖掘甘肃文化旅游的品牌价值与特色魅力,助力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甘肃省教育厅、共青团甘肃省委及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本次“维拓杯”甘肃旅游创新创意大赛活动。据悉,本次大赛共征集参赛作品362件,经评委会专家组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23件。其中由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报送的《罗川怀古》获得本次大赛旅游宣传组二等奖。《罗川怀古》是由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雷金瑞教授编剧,由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李军副教授导演,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团队合作拍摄完成。纪录片是以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正宁县永河镇罗川村的众多古文物为题材,以罗川这座人文积淀厚重的历史名城为主要拍摄地,通过对罗川村保留完好的古代建筑群及众多文人瑰宝的展现,体现罗川古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研究价值,也展现出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以及忠孝精神的渊源流传。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甘肃、面向西部、突出特色、强化应用”的
6月13日,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来我校考察交流,参观新闻传播学院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厅及敦煌文献资源中心,新闻传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教师陪同参观。在参观交流中,双方就周兵工作室支持兰州文理新闻传播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创作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及学校敦煌文献资源中心建设等达成初步意向,后续将进一步交流沟通,切实促进以上各项工作的落实。周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在中央电视台工作20年间,历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编导、《东方时空》特别节目组制片人,中央新影集团特别节目部主任。其三度获得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其创作监制纪录片上百部,代表作有《故宫》、《敦煌》、《千年菩提路》等。现创办成立北京东方之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联合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张晓卿爵士在香港创办了东方之子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零传媒国际有限公司,尝试以独立导演的身份,去参与纪录片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用影像传播中华文化,打造出被世界认可的东方审美方式。”是周兵导演一直想通过影像实现的艺术梦想。
6月13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2019年“2+2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选拔面试工作在6楼教师休息室举行。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副院长刘锐、李军,新闻学教研室负责人王颖哲,数字出版教研室负责人王晔担任面试考官,来自2017级本科班的近50名学生参加本次面试。面试中,每位同学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并进行现场回答,题目涉及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传播学及公共关系等方面内容。在整个考核环节,所有考生都能积极准备、沉着应对,考官们细心聆听、公正评分。本次面试是“2+2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考核环节,最终将综合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英语成绩及面试成绩,选派15名成绩优异的学生赴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2+2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是新闻传播学院开展特色育人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学院先后派出4批次,共计58位优秀新闻学子参加此交流项目。“2+2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及优秀人才的选拔,极大地带动了学院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优良院风、学风的创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撰稿:杨嘉辉)
5月26日,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锐,办公室主任孙金华等一行人赴重庆看望在西南大学交流学习的5位学生。刘锐副院长一行人参观与考察了西南大学的校园环境、实训场馆、教学场所、生活设施。刘院长与5位“2+2”交流生亲切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的考研意愿,并就考研事宜做出简要分析与规划,对大家的报考院校、复习科目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同学们也分享了作为“交流生”的深刻感受,表示会不负学院重望,努力学习、积极备考。(撰稿、摄影:胡哲伟)
2019年5月25日,第十三届“大乘杯”(原科讯杯)全国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参加此次典礼的嘉宾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影视传媒专业的师生及新闻媒体记者共800余人。25日上午,大赛组委会举办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论坛,王有才、刘国强等五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在场50多所高校影视传媒专业的教授们畅所欲言,为高校今后的影视传媒发展献计献策。在颁奖典礼上,嘉宾与专家也分享了影视作品创作的积极意义,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文化兴国的伟大中国梦。本次大赛共征集到全国172所高校师生报送的影视作品1001部,有24部作品进入总决赛。据悉,在接到“大乘杯”影视作品大赛通知后,新闻传播学院高度重视,安排学院老师在学生团队拍摄过程进行指导,组织报送《当你老了》、《罗川怀古》等二十余部作品参加大赛。本届大赛中,兰州文理学院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由新闻传播学院李军副教授、杨晓燕老师指导,万进宝、吕司鹏、胡哲伟等学生拍摄的《当你老了》获西部组剧情片二等奖;由张臻年老师指导,王玉润、刘朴玉拍摄的专题片《罗川怀古》获西部组纪录片三等奖;由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于5月24日圆满结束。论文答辩过程中,全体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体本科毕业生参加论文答辩,校党委副书记普登学观摩毕业生论文答辩。此次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学院做到了周密部署、严格要求。成立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和4个答辩小组。答辩工作在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答辩小组组织实施。答辩时,每位同学先阐述自己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由答辩小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学生答辩环节结束后,答辩小组老师进行内部讨论,从论文的选题、论文撰写质量、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学术水平及创新能力及答辩情况等方面对每位学生的论文进行了综合评审。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恰逢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关键时期,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论文答辩工作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一次很好的专业教育、学术教育。(撰稿、摄影:刘丽)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根据《兰州文理学院推动学风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构建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闻传播学院近期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优秀笔记评选活动。本次笔记评选从笔记的准确性、整洁性、逻辑性、方法性四个方面进行评比,经层层筛选,评选出一等奖王翠翠等2名同学、二等奖焦春艳等4名同学,三等奖段雪等6名同学。本次课堂笔记及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将重视课堂、尊重知识作为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将记笔记作为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促进学院优良学风的建设以及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