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2025新文艺人才创新交流研讨会7月28日在江苏昆山闭幕。我院承制的系列微纪录片《格桑花开》获评“优秀新文艺作品”,我院教师胡源获“优秀新文艺人才”称号。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流研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宣传文化思想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艺“双新人才”工作要求,提升新时代文艺工作创新发展能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蓬勃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探索新的文艺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新文艺人才的具体行动。本次交流研讨围绕新文艺人才培养、文艺作品创作、新媒体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激发文艺创作灵感,促进优秀作品
由中甘南州委出品,兰州文理学院全媒体传播研究院和新闻传播学院承制的15集系列微纪录片《格桑花开》7月14日起至7月28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天21:20播出,空中课堂频道次日8:55、三频道次日22:25重播。甘肃卫视视频号7月16日21:00上线播出,每天更新三集,抖音 、微博平台同步发布。本片是学校承接的横向科研项目,选题围绕甘南州近年来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15位先进典型人物,以“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为创作宗旨,讲述了一批像格桑花一样普通的草原儿女的不平凡的故事,全片体现了新时代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具有感染力的故事体验和生活能量。(刘怡君供稿
近日,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8支团队已陆续启程,奔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立足新闻传播学科特色,8支实践团队各有侧重,形成了“理论+实践+传播”的立体实践模式。“同心同梦,语润甘南”实践团入选2025 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协同团队。该团队聚焦“方言保护+普通话推广”双轨模式,助力我省舟曲县乡村文化IP打造,针对乡村电商、民宿、农产品销售等场景,开展专项语言培训,建立“高校-乡村”推普帮扶结队,形成可持续的语言服务模式。“玫瑰探秘”马家湾村主题研学之旅队深入宁夏偏远乡村,通过纪录片拍摄、融媒体报道等形式,记录乡村产业发展与文化
2025年6月2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兴辉,党委宣传统战部长郭鸿斌列席旁听,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支部书记参会。会议组织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集体学习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内容。中心组成员结合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实际进行了交流发言,张兴辉副校长在听取交流发言后,对学院理论学习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审核评估、硕点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一是要重视理论武装与政治学习,心系师生强化作风建设;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破解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结构难题;三是要创新组织形式,凝练学院特色打造
为营造温馨有序的离校氛围,引导毕业生践行文明风尚,学院开展毕业主题班会、经验分享、暖心走访、志愿帮扶等系列活动,用行动传递关怀,用服务诠释责任,为毕业生留下难忘的校园记忆。主题班会凝共识,青春寄语启新程毕业前夕,各毕业班班主任组织召开“文明离校,感恩前行”主题班会。会上,班主任详细讲解离校流程、档案转接、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强调文明离校的重要意义,共同回忆大学时光。经验分享传薪火,榜样引领助成长为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举办考研考公经验分享会。10名成功考取研究生、6名入职党政机关的毕业生代表,围绕备考规划、院校选择、面试技巧等内容倾囊相授。分享会上,互动频繁,现场气氛热烈。走访
“三寸粉笔系国运,一颗丹心铸师魂。”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我将自己将近四十年职业生涯的后半程,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兰州文理学院的讲台。从新闻出版一线毅然转至高校育人阵地,我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方向的灯塔,在传媒教育领域中深耕细作,将“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融入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程、每一次充满意义的实践、每一场深入心灵的师生对话之中,努力为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兰文理方案”。一、以思想铸魂,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3年,结束24年新闻出版实务工作后,我带着教师世家的传承站上讲台。深知新闻传播专业具有鲜明的特性,“政治性是第一属性”,因此,在每届新生的第一课上,我总会
5月29日下午,我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培训会议,全体教职工参加。会上,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内容,对学校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学院审核评估工作做了安排部署。通过此次集中培训,全体教师对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工作方向和自己的角色与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接下来,学院将对照审核重点,细化问题责任清单,有效推动审核评估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确保完成本科教学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任务。 撰稿:张悦 通讯员:张悦 审核
5月8日下午,副校长张焱一行调研新闻传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议特别邀请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冯晓临、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文化影视频道副总监罗旭、兰州宣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晓娟等校媒专家参加。学院负责人汇报了新形势下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路、目标和特色举措,教研室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修订情况。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冯晓临针对新版方案从专业简介表述到课程设置的全过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甘肃省广电总台电视文化影视频道副总监罗旭、兰州宣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晓娟结合当下媒介生态及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对新版方案提出了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新闻传播学院近期集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消防演练、校外住宿排查及节前安全检查等系列活动,全方位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国家安全教育:筑牢底线,心怀家国4月15日,学院以“国家安全,你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各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观看宣传片、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定守护者,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筑牢思想防线。消防实战演练:以练促防,防患未“燃”同日,学院配合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
4月17日上午,副校长刘畅一行深入新闻传播学院督导调研审核评估工作,围绕职称评审办法修订征求学院教师的意见,并就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及硕点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将以此次督导调研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持续推进硕点建设和人才引进,全力以赴做好学院迎评促建工作。
4月3日,新闻传播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上,党总支书记带领全体教职工温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制度文件,会议要求全体教职工要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从业底线,以教育部公开曝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警示,严守职业“底线”、严禁行为“红线”,要充分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争做“四有”好教师。会议指出,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二要
4月3日,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工作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上,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了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暨“三抓三促”行动推进会精神、传达了校党委书记苟永平在学院调研指导工作的讲话精神,通报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教师违规违纪警示教育案例。会议指出,意识形态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强化政治担当,落实政治责任。各位老师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各司其职、主动担当,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守好工作阵地,切实管好课堂主阵地,要强化使命担当,关注关爱特殊学生,切实做好帮扶工作。要增强风险意识,切实
2025年4月2日在我校实验剧场举办的“舞从敦煌来”落下帷幕,由我院推送的《飞天幻影》荣获三等奖。这不仅是对同学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学院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一次重要展示。比赛现场,新传学子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伴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以优美的舞姿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细腻入微,或轻盈飘逸,或刚劲有力,举手投足间尽显敦煌舞的独特韵味,完美诠释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评委的高度认可。 我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此次敦煌舞获奖,不仅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同学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