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传媒类专业集群建设及转型发展论坛在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甘肃嘉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俊女士,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院长杨晓峰教授,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庆林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副院长杨晓宏教授以及新闻传播学院、数字媒体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始,金俊女士做了题为《数字媒体专业在游戏动画行业中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的报告,介绍了丝路文化系列3D游戏《紫塞秋风》和甘肃嘉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状况。她指出,应当把文化搬进游戏,把游戏写进文化,将民族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接着,杨晓峰教授以《全媒体时代国产电视剧的培养理论分析》为题进行了讲座。他围绕电视剧对受众现实观的培养作用、电视剧的培养现状分析和社会需要电视剧的人文精神培养三个方面讲解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产电视剧。他提出,面对国产剧中的低俗化和娱乐化问题,要把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入电视剧中。随后,赵庆林教授作了题为《心理生理计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报告。他主要对抑郁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与抑郁
9月18日下午,应兰州文理学院邀请,我校知名校友,甘肃省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李膺先生,在兰州文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环球摄影——用镜头诠释美丽的梦想”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学校分管科研校领导、科技处、国资处、新闻传播学院和文学院部分师生共300余人聆听了报告。讲座伊始李膺先生分享了校友感悟,讲述了自己与兰州文理学院深厚的交集与渊源,并祝愿兰州文理学院70周年校庆能够成功举办。接着,李膺先生围绕“体育、旅行、摄影”三大兴趣爱好展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为在场师生详细的介绍了他在环球摄影期间的经历,乘坐日本“和平号”邮轮,跨过三大洋,四大洲,22个国家,两个人工河,两个峡湾,进行了历时108天的环球摄影,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李膺先生别具一格的拍摄思路和取材,带领与会人员近距离欣赏了精湛的摄影作品,领略到摄影的魅力。李膺先生还根据每一张图片背后的故事经历,分享了一些独到的摄影技巧和创意。讲座结束之际,李膺先生热情地分享了他的作品集《天地1》,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刻探讨和交流,反响热烈,本次报告会给现场师
9月16日,202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项目公布,新闻传播学院魏秀萍教授指导的《甘肃特色文化遗产数字重建——以“掌上彩陶”移动用户端应用为例》和杨晓燕副教授指导的《陇上非遗新媒体生产与营销》共2个项目获得立项。2007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国创计划”),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2个项目在此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中获得立项,充分体现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以及我院学生的创新理念与思想,也促进了院校相关专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培养了应用型专业人才。(撰稿:李佳贤)学院2个项目在此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中获得立项,充分体现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以及我院学生的创新理念与思想,也促进了院校相关专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培养了应用型专业人才。(撰稿:李佳贤)
为积极推进我院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已于假期联系好工资待遇较好并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优质企业为2021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开学第一周,学院就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招就处联系的国有企业中铁十八局集团、新疆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会,同时学院与深圳博物馆取得联系,共同为学院2021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学院分别于9月1日、9月2日组织2021届毕业生携带简历在1-104招聘室积极参加招聘,目前已有有7名同学与新疆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同时学院也联系到深圳博物馆来我院开展招聘宣讲活动,当日会场气氛高涨,同学都手持精心准备的自荐书和简历,积极与前来宣讲的人员交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学院也期望与深圳博物馆取得更加长线发展的联系与合作。本次招聘岗位为博物馆讲解员,面向所有毕业生不限专业,毕业生纷纷表示会继续关注深圳博物馆招聘动态,积极参加招聘面试。(撰稿、摄影:王睿文)
9月11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西北赛区)获奖作品公布,新闻传播学院同学共有7部作品分别荣获二、三等奖。7部获奖作品中,有1部为短视频作品,2部编辑制作作品,4部网页设计作品。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是我国数字网络编辑与新媒体创新教育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大赛旨在推进出版融合发展,展示大学生新媒体编辑创新成果,促进网络新媒体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院7部作品在此次全国性大赛中获奖的好成绩,充分体现学院在网络新媒体编辑方面强大的实力以及学生较高的网络编辑创作技术水平,也促进了院校相关专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与创新型网络编辑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撰稿:王卓然)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10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庆祝第36个教师节教师节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无课教师参加,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座谈会。王金寿首先代表学院对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各位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学院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今年学院在疫情防控、教学育人、招生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分不开的。希望老师们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为学院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教学科研方面锐意进取,力争取得丰硕成果。座谈会上,与会教师结合常规教学科研工作、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创新创业等工作实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王金寿表示,当前学院正处于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紧要关头,教师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学院的底气和力量源泉。在新的愿景和使命的引导下,广大教职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更加深沉地热爱职教事业、更加深刻地认识时代、更加主动地勤奋工作,才能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快推进学院
9月10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会议室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校干部大会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双一流”建设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无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王金寿首先对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听课反馈会的情况进行了传达,就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思政落实、课堂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反馈。他表示,学校领导及各二级单位肯定了学院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授课教师教学态度端正,准备充分,课程思政内容突出,有较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好。为全面落实2020年下半年工作任务,王金寿强调,学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校领导讲话精神上来,凝心聚力,促进学院学科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副院长刘锐回顾总结了学院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创新创业工作推进、考研工作、2020届毕业生工作、就业工作、暑期“三下乡”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新学期的各项学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副院长李军梳理了上学期教学科研工作情况。他强调“双一流”建设成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院教职工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落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凝练学院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扎实做好各项
18级广播电视学班姚永琪: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将是日后宝贵的回忆。2020年的8月23日,在一场大雨中我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开始了。因为下雨来时的路上交通拥堵,直到晚上8点多参与活动老师同学们才来到我们此行目的地桐川镇,一个西北地区的小乡村。初到桐川,对这个地方怀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一行有三十多位同学和老师,也不会觉得孤单,我们的第一顿饭就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结束。这时的我们不知道未来的几天都是“辛苦”的。吃完饭回到住宿的地方,老师们大致安排了一下第二天的拍摄工作,安排完成后各自回房间休息,不知道是因为换了地方不适应还是如何,我失眠了。第二天早上5点30分闹钟准响起,我们的第一天早疲惫中开始了。这天文艺轻骑兵演出团的同学们为当地的村民们送上了精彩的演出,家电维修小组的同学们为大家修理了故障的家电,我们则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温馨的一幕幕。8月25日与往常一样,我们5点30分起床,开始了一天的活动,这种辛苦而充实的日子在26日发生了一点变化,演出团队和家电维修团队的同学完成了任务,今天就要返回,我们的队伍从三十多个人变成只剩下了我们对团的11个人,本以为这样我们的任务会轻松些,不曾想迎接我们的是
8月27日下午,周宁教授带领主创人员在党崾岘村村委会办公室对学校8位驻村干部进行深入采访,挖掘摄制素材,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为了获得完整的素材,周宁教授等人顾不上吃晚饭,晚上十点左右结束了采访活动后,他们草草吃了点东西后,组织全体志愿者开会,安排布置《我的扶贫故事》的拍摄任务。28日、29日两天,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大滩村、高庄村、郭家岔村、党崾岘村,对兰州文理学院桐川工作小组8位驻村干部近三年来生活、工作的扶贫故事进行全面拍摄。驻村干部有赵宁,郝立元,蔡亮,杨伟毅,曹振华,张毅,孟煜杰,高翔。专题片采用纪实风格,对驻村干部日常的生活进行跟拍,从早上起床洗漱到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他们克服交通、缺水、工作环境艰苦等困难,爬山涉水,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突出在文化扶贫,教育扶贫,法律扶贫和经济扶贫各个方面对村民的帮助,切实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早日脱贫摘帽,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的事迹。讲好驻村干部作为脱贫政策的宣传员、村镇民意的信息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员、资金项目的监督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乡村治理的指导员的“六员”故事。赵宁老师用一辆摩托车踏上扶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脱贫帮扶工作,确定了基层党支部与脱贫攻坚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11项重点任务。新闻传播学院承担着重点任务之一的纪录片《印象桐川》及专题片《扶贫路上》摄制任务。8月23日,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实践团一行11人顶着瓢泼大雨,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的带领下前往桐川,开展为期一周的助力扶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实践团由周宁教授担纲纪录片、专题片拍摄制作总导演,张臻年老师担任指导老师,17级、18级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两个专业的8名学生组成摄制服务组。志愿者服务实践团在完成24日、25日两天学校文艺轻骑兵演出及家电维修活动的拍摄任务后,25日下午与桐川镇党委书记宋国庆、副书记田鑫共同研究,确定《发展中的桐川》纪录片拍摄主题与内容。8月26日、27日,志愿者深入全镇乡村,从村基层党建、产业经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人文精神风貌五个方面对铜川镇脱贫攻坚的成绩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摄制组顶烈日冒酷暑,爬大山涉沟壑,进农户,亲眼目睹党的好政策给老区百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着老百姓幸福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追求。8月24日上午,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桐川扶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团跟随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前往惠家庙村拍摄演出。村民热情高涨,前往观看演出,精神面貌良好,对于演出很满意,幸福指数也很高。随后来到党崾岘村村民翟平平家里,实践团成员对入户演出进行了跟拍。同时并采访了党崾岘村长兼监委会主任马志忠,他提出兰州文理学院的同学们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用到实处,表演出色,村民们在节目中结束后说,“他们以前要到乡镇或几十里远的地方去看演出,现在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精彩的节目,他们非常感动。”下午我们在党崾岘村村委会拍摄轻骑兵演出,同时我校扶贫攻坚总指导普登学书记也亲临现场给予工作的指导,并从不同方面对扶贫工作做了总结,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应该俯下身子服务群众,心系群众,让百姓真真切切的受益,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25号我们一行人前往高庄村进行入户演出的拍摄和村民采访。每天晚上进行工作的总结、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第二天工作的细化和王书记点评,拍摄过程中老师们严格要求我们,做事要严谨。这次暑假社会实
正值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桐川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0年8月23日赴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铜川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全力做好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用镜头展现我校立足于庆阳铜川镇的8年扶贫路,讲好扶贫路上的故事。8月22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助力桐川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新闻传播学院会议室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书记王金寿主持,周宁教授和张臻年老师以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王书记就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和拍摄任务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活动安排、安全事宜等进行了强调说明。这次活动的任务是要完成纪录片,展现我校8年扶贫路的成果,拍摄一部“发展中的桐川”的宣传片,微视频——我的扶贫故事“。指出实践团成员要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次活动中锻炼专业能力,拍摄出好的的作品。指导教师周宁全方位考虑,按照拍摄任务对人员做了明确的分工并进行了相关的专业指导,提出采用纪实风格拍摄。希望实践团成员借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长起来,对于拍摄任务,主动去联系相关人员,对接工作要做好。张臻年老师对我们的生活安全问题进行了再次强
为了解本学期线上、线下授课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确保学期末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新闻传播学院于2020年7月6日下午,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会议由副院长李军主持,全体教学信息员参加会议。会上,李军首先对校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的反馈意见做了详细解答,并对学生信息员在教学信息反馈、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也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随后,信息员向学院反映了本学期课程设置、专业设备、学科交叉、实训课程安排、暑期留校等相关问题,李军仔细倾听,详细记录,一一解答反馈的问题。此次座谈会增进了学院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增强了教学信息员的责任感,有利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撰稿、摄影:王卓然)
7月2日下午,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首席主播张引老师走进新闻传播学院,与18、19级100多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和梦想播音主持社成员在5-205开展了一场面对面、近距离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纪录片、专题片配音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一班班主任刘静副教授担任活动主持,播持教研室主任罗小品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张引老师曾先后在甘肃省电视台主持了《新闻时间》、《青春之歌》等众多节目,并曾连续多年承担甘肃省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工作,还为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解说了《神奇的雅丹》等多部纪录片,获得中国播音与主持“金话筒提名奖”,担任甘肃省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其主持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听众的认可和喜爱。学术会上,张引老师结合PPT对纪录片、专题片配音的特征、技巧、情感等从专业角度作了深层次详细讲解,并以凝练、专业的语言对部分学生的配音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临近尾声,张引老师勉励同学们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此次与张引老师面对面答疑解惑、互动交流,深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