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召开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女教职工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王全胜主持。座谈会上,大家结合本职工作,畅谈工作、学习和家庭,并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学生工作以及女性自身身心健康保障等工作交流经验,抒发感悟,建言献策。党总支书记王全胜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对全体女教职工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地慰问,感谢她们对学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指出,女教职工队伍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勉励大家在辛勤工作之余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享受健康生活,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内涵合作,助推新媒体人才培养,1月27日上午,今日头条梁总监一行来我院进行了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洽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全胜、副院长李军、周宁、教研室主任及办公室主任出席了此次洽谈会。会上,双方就巨量大学数字营销聚创联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合作协议、人才培养方案、培训内容、实习计划、技术应用、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党总支书记王全胜对梁总监一行来学院洽谈合作事宜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要尽快细化并落实培养方案,促进协同发展,共育新媒体人才。他希望双方在深度融合的合作发展上下功夫,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大空间。经过与会人员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校企双方在培养抖音电商人才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初步达成合作共识,为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撰稿、摄影:王卓然)
为进一步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根据新闻传播学院关于做好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答辩工作的通知及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4日之间,学院开展2021届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答辩工作以班级为小组同时进行,在答辩中,学生依次介绍个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内容、创新点等,评审教师针对学生选题提出修改意见及解决方案。学生答辩结束后,评审教师对学生开题是否合格进行了合议与总结。此次开题答辩,重点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学生的开题答辩,使本届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体上提升了毕业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撰稿:张臻年)
12月31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学术报告厅召开2021届毕业生实习暨就业动员大会。会议就学院毕业生实习就业管理办法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做了说明和要求。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副院长刘锐、李军、各教研室主任出席动员会,2021届毕业班班主任及全体毕业生参加动员会。副院长李军首先就毕业论文(设计)及毕业生实习工作做了说明,他指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本科学习期间的重要任务,事关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升学,因此,各指导教师及学生需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的要求,准时准确的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开题答辩、查重、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此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服从实习队的统一领导,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尊重劳动,虚心学习,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副院长刘锐就毕业生实习及就业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他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就业形势,鼓励各位同学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打破固有思维,树立多种方式择业观,先择业、后就业,积极准备和办理就业事项,抓紧时间与用人单位进行签约,时刻关注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的新动向。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就业是各位同学正式迈入社会的标志,面对
为提升和保证学院教学质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和真正的想法,从根本上解决相关教学问题。新闻传播学院于2020年12月30日下午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会议由副院长李军主持,全体教学信息员参加了会议。李军首先对此次座谈会展开的内容方向和具体要求进行讲解。接着,学生信息员依次对各自班级本学期各门课程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情况、实验设备情况、辅导员和班委对班级管理及班风学风几个维度进行反馈。李军仔细倾听,详细记录,对学生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及解决方法。此次座谈会对形成有效的师生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改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撰稿:王卓然摄影:张玉娇)
2020年12月29日,第二届甘肃省高校创意广播节目展播活动颁奖典礼,在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300平演播厅举行,经过专家组委会评审,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报送的四个作品在全省高校报送的近百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本次大赛由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青春调频FM104.8主办,比赛旨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发掘和培养高校广播人才,进一步提升甘肃青春调频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针对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主持人、新节目创意的展播、评比,活动立足高校(含独立院校、高职院校),面向全省广播爱好者。征集具有新思想、新样态、新风格的广播节目,选拔有创意、有热情、有个性的广播主持新人。本次大赛比赛奖项设置为最佳创意奖1名,优秀创意奖5名,最佳主持人奖1名,优秀主持人奖5名。比赛共有省内各高校同学们近百部作品,我院播音主持教研室报送的8个作品入围全省35强。之后在总台领导、业内专业老师及高校教师代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35强作品的节目主持和节目创意两个方面,共同评审入围作品,最终我院共有4个作品脱颖而出。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班王美君报送的作品《声光》获得优秀创意奖;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2班慕嘉欣
2020年12月23日由新闻传播学院播持教研室选送的朗诵作品《江城战疫》喜获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网教育频道承办的全国创新教育征集展示活动高校组一等奖。诗歌《江城战疫》是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薛雯茹同学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在播持教研室刘静、罗小品老师的指导下,由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万世兴、孙华、王一龙、张瑜芝进行了演颂。《江城战疫》通过大学生的视角讴歌和赞扬了疫情期间中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大无畏精神。四位同学用所学专业恰切表达了作品的基调和深刻内涵,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获此殊荣。此次获奖是播持教研室项目化教学的成果。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播持教研室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其中和中甘网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项目《河西走廊FM》项目化教学Ⅰ,通过三个班两个学期的教学已在《河西走廊FM》微信公众号推送近500期有声语言节目。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播持教研室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融合了项目化教学Ⅱ的教学内容,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2018级两个播持班64位同学在喜马拉雅FM、荔枝FM、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推送原创播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2020年12月9日,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全体无课教师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主持学习活动。纪录片《为了和平》采取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回顾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伟大胜利,深入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集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观影结束后,教师们就影片展开讨论交流,大家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王金寿强调各党支部、班级团支部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观看纪录片,通过主题党团日等形式进一步对全院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撰稿:王卓然摄影:史延军)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竞赛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兰州文理学院教务处、新闻传播学院于2020年11月联合举办了兰州文理学院第一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本次大赛作品定为视频的形式,旨在创造一个平台,让全校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用新媒体的特殊表达形式将自己的思想和才能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分享,学习了彼此的优点与技巧。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其优秀的创新思维,制作了符合新时代主题创意作品,充分展示出了我校青年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该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撰稿:张喆摄影:陈思维、韩晶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造就一批能力强的图书编校人才,鼓励我校大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彰显青春风采,兰州文理学院教务处、新闻传播学院于11月联合举办了兰州文理学院第一届编辑出版能力大赛。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分为纸质书组和电子书组,评审老师们从内容质量、创新能力与制作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核评分。在答辩环节中,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作了精彩陈述和现场展示,同学们的现场答辩表现、对主题内容的理解把握和编辑创作能力,获得评委老师们的一致称赞。本次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创意策划能力,拓宽了同学们的编辑出版应知应会知识范围,也为青年学子展示自我风采、拓宽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舞台。(撰稿:张玲琰摄影:陈思维、王雨婷)
近日,新闻传播学院梁宝毓教授分别被北京印刷学院聘为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被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聘为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北京印刷学院开启了新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建,已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是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才培养结构完整,硕士培养经验丰富,协同育人机制及实践实训育人成果突出。通过业界导师资源介入,创建期刊、视频、展演等多形态实践实训育人成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近年,师生共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微纪录电影获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执委会一等奖、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短片奖等荣誉。梁宝毓教授有着近25年的新闻出版工作经历,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传播方面理论扎实、经验丰富、获奖颇丰,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了包括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二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近20次;任出版专业负责人,出版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被聘为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
11月26日,校党委副书记普登学在艺苑楼三楼为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作题为《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形势政策报告和沙龙活动。普登学副书记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形式与政策课》的意义”“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深刻领会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在奋进新时代中找准定位”和“全面了解脱贫攻坚成就,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青年新作为”四个方面做了一次专题讲座。随后开展了主题沙龙,普书记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沙莉、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宁和学生代表牟晶一同就师生的提问展开讨论。普书记勉励大家要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下功夫,担当时代责任,将个人发展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要锤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发挥所学所长,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挥洒青春动力,谱写青春华章。(撰稿:马丽 摄影:姚永琪)
为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大学校园生活,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自身特长,我校开办主持人大赛为各位同学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11月22日,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承办的兰州文理学院第七届“传媒之声”主持人大赛决赛在艺苑楼多功能厅举行,比赛由吴勇庆吴老师,刘静刘老师以及罗小品罗老师担任评委。之前成功入围决赛的40位选手依旧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进行比赛,比赛采取个人展示和两人随机搭档两个活动方式,这既考验了选手的主持功底,也锻炼了选手的临场发挥能力。选手们激情昂扬,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个人水平及文理学子的青春与活力。比赛结束后,吴老师,刘老师,罗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给出了建议,同时还希望同学们能总结经验完善自我。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身实践能力,而且为学院活动以及学校活动提供了主持方面的人才,更为同学们今后的发展及学院的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撰稿:张瑛 摄影:张瑛、王雨婷)
11月21日,由甘肃省教育厅高教处指导,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与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主办,省内8所院校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西部传媒发展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论坛暨首届甘肃传媒类专业本科教学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楼举行,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金寿、李军一行13人参加。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传媒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媒体融合对甘肃传媒类专业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甘肃传媒类专业本科教学经验”、“全媒体复合人才培养途径”、“甘肃高校传媒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解决路径”五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来自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10多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报告,传媒业界人士作了分享交流。此次论坛旨在倡导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良好发展的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推进新文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撰稿:张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