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 / EN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组织架构
    • 师资队伍
    • 联系方式
  • 新闻中心
  • 人才培养
  • 学科专业
  • 党建团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合作交流
  • 招生就业
  • 通知公告
  • 校友风采
新闻传播学院
  • 教学科研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班级风采
  • 招生就业
  • 精彩视频
教学科研
首页  新闻传播学院  教学科研
  • 03 2024-01

    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

    12月21日,学院在会议室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传达会。会议由院长李军主持,全院教职员工参加。会议领学了《兰州文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文件内容与要求,传达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精神,本次审核评估工作至关重要,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对学院建设发展的意义重大。会议强调,本次审核评估工作战线长、任务重,全体教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一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教师要主动投入评估工作,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学校出台的评估文件,准确把握各项评估指标点和审核重点,确保高质量推进各项审核评估工作;二是要全面梳理,严格自查。要对标对表开展自查工作,认真梳理问题清单,深入学习、把握重点,精细组织、协同推进,总结亮点、弥补不足;三要以评促建,持续改进。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 23 2023-05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六讲)《导演思维和表演教学创新理念与实践课程案例分享》

    5月18日下午,我院举办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地86场讲座。本讲由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独立导演许肖潇主讲,学院副院长胡源主持,讲座题为《导演思维和表演教学创新理念与实践课程案例分享》。21级全体学生及无课教师参加。许肖潇老师从电影审美立电影观念、片场体验习电影创作和电影分解修电影思维三个方面入手,强调需要通过大量观影积累,学习大师作品、团队协作翻拍经典电影,自主进行电影主题探索,就能切身体验并感知视听语言的妙用、学习每个职能部门的运作机制以及电影创作的技能,并久久为功、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导演思维。她还以自己的一些实践作品为案例,讲述了如何将演员表演有效地“导”出来的许多实战经验。她还结合当下短视频制作,讲授了导演如何通过自身学习建立的完整电影思维来引导不同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协同工作的使用技巧。许肖潇生动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讲解收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赞许。 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踊跃提问,许老师细心地答疑解惑,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本次讲座对帮助师生了解国际国内导演思维和表演教学创新实践趋势、增强对电影等作品导演的兴趣、学习新闻分析实践能力以及提高专业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启发作用。(撰稿

  • 28 2023-04

    雁苑文化大讲堂中国传媒大学专家系列学术讲座第8讲(总第43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写作》成功举办

    4月28日下午,我校举办了兰州文理学院雁苑文化大讲堂第43讲——“中国传媒大学专家”系列讲座第8讲。本讲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数字伦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字传播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龙耘教授主讲,讲座题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写作》。讲座由科技处处长高翔教授主持,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龙耘教授指出,写作的秘诀就是“观世音菩萨”即多观察,注重音韵美感和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一些论文不走心的现象,她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提出了三点应对措施,首先是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是研究成果的一半,应在研究的理论困惑与写作过程中去努力发现理性的认知。二是创新,以新视角、新资料去丰富选题。三是树立全局意识,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做到三题合一,即时代话题、现实问题、学术问题的整合,应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下考虑选题契合度。龙耘教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引发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随后参会师生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龙耘教授详细解答了师生们的疑问并与大家进行亲切交流。本次讲座对帮助师生了解国

  • 28 2023-04

    雁苑教学大讲堂第3讲——《人工智能、ChatGPT等对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及就业的影响》成功举办

    4月28日上午,兰州文理学院雁苑教学大讲堂第3讲(总第19讲)在综合实训楼303报告厅顺利开讲。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伦理研究所所长,龙耘教授主讲,讲座题为《人工智能、ChatGPT等对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及就业的影响》。讲座由兰州文理学院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焱教授主持,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龙耘教授从人工智能、ChatGPT等对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和就业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详细介绍了ChatGPT的相关数据和背景,对其在内容创作、对话沟通、分析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从反面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ChatGPT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在高教系统触发的连锁效应及伦理议题、AI作弊、价值渗透等一系列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与思考。随后,龙耘教授结合互联网时代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及就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她认为高校应坚持智慧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围绕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诉求,创新优化教学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变革。本次讲

  • 10 2023-03

    雁苑文化大讲堂第42讲 《如何发现传媒学术命题》成功举办

    3月9日下午,由科技处主办、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雁苑文化大讲堂第42讲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金尧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可武教授以《写什么?——如何发现传媒学术命题》为题,为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师生做了一堂干货满满的高品位学术讲座。潘可武教授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影像美学与视觉传播,开设《视觉传播》等课程。著有《镜界—电视剧的视觉传播》一书,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剧传播中视觉形式动力机制研究”和教育部“移动短视频影像伦理研究”等课题。曾经执导大量的纪录片、广告片,作品有中央电视台《跨国风云》《跨越—文化体制改革十年巡礼》《百年沧桑话云南》《中国院士》等,其中《中国院士》获国家音像制品奖等。本次讲座他从影响选题的因素、如何发现选题、选题注意事项三个层面讲述了如何发现传媒学术命题。他认为问题意识是学术命题的逻辑起点,打破认知边界是拓展学术边界,实现论题创新的关键。选题需要注意理论的适用性,既要让理论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怀,又要使之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他还专

  • 18 2021-10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五讲)《内容为王:媒体深度融合的价值回归》

    为加深新闻传播学院学子对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深层次思考,拓宽视野,回归内容,我院邀请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院长杨晓峰教授于10月15日14:30在学术报告厅开展《内容为王:媒体深度融合的价值回归》主题讲座。20级新闻学班、20级广播电视学班、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20级数字出版班以及21级数字出版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李军主持。讲座中,杨晓峰教授根据当今互联网发展下的网络安全、供给侧结构、网络内容建设、主流媒体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县域融媒体平台发展情况,讲述了“内容为王”的新模式、新逻辑、新内涵、新举措以及新趋向。他指出,“内容为王”是媒体的内在生命逻辑,“内容为王”的新内涵是以“受众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变。他强调媒体融合的变化基于一直围绕着“内容为王”这一永恒轴心在转动,我们要立足本行业,精耕细作,扩大媒体影响力。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同学们表示对于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未来学业生涯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撰稿:魏鹏军摄影:姚可)

  • 18 2021-06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四讲)《也谈中国目前的国际传播问题》

    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新闻传播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邀请同济大学余克光教授于6月17日在3-704教室为我院学生做题为《也谈中国目前的国际传播问题》学术讲座。20级广播电视学班、20级数字出版班和20级新闻学班全体同学参加讲座。讲座上,余克光从国际视角浅谈高速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利弊,并以当下中美关系为例,讲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关舆论战役转播,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讲解以便于同学们理解。余克光表示,在当今世界形势下,高速信息化时代是对国际关系处理及形势应对的一大考验,也是中国所面临的一大机遇。高校不仅要培养有理念、能担当的专业人才,还应发现和解决国际传播中的切实问题,成为决策者决策施政的智囊,并对大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国际传播素养教育。随后,余克光教授对国际舆论背后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问题和相关舆论战的走向做了深层次解读,让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国家信息传播的特点与侧重。他强调要探究国际关系背后更深层次的背景和利益关系,就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不单单局限于表层现象。通过此次内容详实而生动的学术讲座,同学们表示听到、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对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问题

  • 11 2021-06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三讲)《争做最有价值的声音》

    为加强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科能力,了解未来的就业形势与前景,更好的为职业规划做好充分准备,新闻传播学院特邀请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历莉老师于6月10日在教学楼3-704教室为我院学生做《争做最有价值的声音》学术讲座。19新闻学班、19广播电视学班、20广播电视学班和20播音与主持艺术班全体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开始,历莉老师先从专业理解和价值导向方面做了简单的概括介绍,使同学们对新闻传播学科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随后,历莉老师系统详细的向大家讲解了作为一名新闻学子,如何去发现新闻、采集新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新闻主播。历莉强调在当今的的考研与就业形式下,新闻传播学科对学生专业素养、学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重新考察自身能力,不仅要学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学子,更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多学习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做一名专业能力强、学科素养高的优秀新闻人。讲座最后,历莉老师再次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并对参加讲座的20级学生们表达了殷切的期盼。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表示历莉老师的讲座使自己对新闻专业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

  • 30 2021-04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二讲)《网络新闻的著作权保护》

    为加强学生对网络新闻著作权的认识和保护,2021年4月29日我院副教授杨芳在3-604做题为《网络新闻的著作权保护》的学术讲座,我院2019级广播电视学班、2020级新闻学班及2020级数字出版班全体同学参加。杨芳主要从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保护著作权、协调好著作权保护与网络技术发展关系、进一步健全网络著作权保护机制、积极回应现实问题预留相关立法空间等角度讲解了关于网络新闻的著作权的认识与保护。杨芳指出,一方面必须要承认新闻有特殊的社会属性,因而新闻事件本身没有版权,但另一方面新闻制作以及新闻制作出的产品则有版权,这部分作品中隐含着记者或媒体机构的思想,属于其独家的内容或原创性的内容,应受到保护。杨芳通过幽默朴实的语言,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关于著作权的现实意义,法律意义,以及各种关于著作权的相关问题和知识。也让同学们对于著作权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撰稿:谈玉红摄影:谈玉红、杨丽婷)

  • 23 2021-04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一讲)《真实性、专业性、艺术性:MGC视频新闻生产规范建构路径》

    4月22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弥建立在3-704教室做题为《真实性、专业性、艺术性:MGC视频新闻生产规范建构路径》的学术讲座。我院19级新闻班、20级广播电视学班、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的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弥建立就传统视频新闻所面临的真实性、专业性和艺术性等基本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并对MGC视频新闻进行了介绍。弥建立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声画视听语言同步是视频新闻传播的最大优势,声画关系是视频新闻视听语言最基本的组合关系。MGC视频新闻云集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仍然以声音和画面作为基本传播手段。未来“媒体大脑”将扮演新闻生产基础设施的角色,与媒体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辅助,共同迎来媒体的智能时代,它应当从电视新闻中汲取有益的专业规范,使MGC视频新闻更好的发展。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视频新闻全程智能化生产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是机遇亦是挑战。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要顺应时代潮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视频新闻新时代。(撰稿:张瑛摄影:杨丽婷)

  • 09 2021-04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讲)《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H5作品——新闻传播学院举行 “第九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宣讲》

    4月8号晚上19:30在南校区3-604教室,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到了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贾皓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H5作品——第九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的讲座,新闻传播学院部分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贾皓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第九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举办的目的、意义和流程,并且鼓励各位同学积极参加比赛,争取取得良好成绩。随后,贾皓从融媒体发展、交互性强、跨越终端、技术更新快等方面分析了H5的技术优点与优势。最后,贾皓就“如何创作一部优秀的H5作品”这一问题,从选题、策划、实现一句日常训练等角度向同学们做出了解答。通过此次讲座,不仅使同学们了解了第九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也让他们了解到新媒体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对专业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多的想法。(撰稿:谈玉红摄影:马婷、谈玉红)

  • 02 2021-04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七十九讲)《守护精神家园:探索彩陶文化》

    4月1日下午2:30,魏秀萍教授在3-704开展了题为“守护精神家园:彩陶文明探源”的学术讲座。为同学们讲述了以三星堆新发现,“古蜀或马家窑文化南下迁徙形成”为例的平行时空文化探源。20级广播电视学班、20级数字出版班、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参加了此次讲座。魏老师首先以3月20日大火的三星堆新发现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为大家播放了央视网探索甘肃临洮县博物馆的视频。视频中对彩陶的讲解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彩陶文化和三星堆新发现。黄河长江流域史前期的陶器,时间序列的演变过程,让同学们看到了不同阶段文化的发展和陶器的演变。读懂中国必先读懂中国的传统文;读懂中国文化必先触摸中国彩陶。在魏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对考古学和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意义。从魏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家窑彩陶丰富多样,图案栩栩如生,不禁让我们感叹古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魏老师还向同学们提问了几个有趣的问题,比如猜测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用途,同学们调动思维积极回答。通过有趣的互动来使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彩陶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讲座的最后,魏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央

  • 19 2021-03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七十八讲)《“平语”近人——习近平如何指导宣传思想及传媒工作》

    3月18日下午,我院梁宝毓教授于3-704做题为《“平语”近人——习近平如何指导宣传思想及传媒工作》讲座,19级广播电视班、19级新闻学班、20级新闻学班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开始,梁宝毓教授就“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作了详细的讲解。梁宝毓教授谈到“一枝一叶总关情”讲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同时,深刻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既有理论高度上的深刻认识,又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关心关爱,十分受益。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对团对国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把个人发展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有担当强国的一代,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共同成长!(撰稿:杨丽婷摄影:马泽龙)

  • 25 2020-12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七十七讲)《新时代文创产业人才需求与培养》

    2020年12月24日晚上19:00,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教授,在3-604教室为我院师生做题为《新时代文创产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讲座。王金寿书记先以《诗经》的传播为例,提出“为什么传播”以及如何传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讲座始终与国家政策相关,紧紧跟随时代潮流,提出了新时代对文创产业人才的要求。其中提到了“四个回归”、“四个新”“本科不牢,地动山摇”等理念。随后王书记与同学分享了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新闻及主流媒体的有关内容。指出在5G时代,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鼓励同学们提高动手能力,学好英语,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与世界接轨。最后,从“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文创事业”“媒体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文创产业的重要源头”“新时代文创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未来的就业方向。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结束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次讲座王书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大家对新媒体产业的数字化与国家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给自己一个更加合理的定位,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撰稿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9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8 跳转到 
主办: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陇ICP备14001863号-1
电话:0931-8261228   邮箱:lzwlxwxy@163.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北面滩 400 号兰州文理学院综合楼六楼西侧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20-2025 © 兰州文理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