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于4月19日晚在3-605教室组织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负责人马玲玲老师、分团委副书记后玉良同学、分团委组织委员赵邓霞同学、新闻传播学院各班团支部书记、分团委全体工作人员佩戴团徽参加会议,会议由后玉良同学主持。会议伊始,由分团委负责人马玲玲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马玲玲老师谈到,青年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要善于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加强自身思想引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在场参会人员也互相讨论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随后,分团委副书记后玉良同学对于各班级团支部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工作安排,后玉良同学谈到,各班级团支部要根据校团委文件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党史学习,并及时将学习会开展情况录入智慧团建,及时向分团委报送学习材料。各班级团支部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学出特色、学出水平、学出成效,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以组织学习带动
为进一步做好三全育人,加强优良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月9日下午,学院在三号教学楼704教室召开学风建设推进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春霓出席会议,辅导员马玲玲、甘雯、关思宁及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关思宁主持。会议邀请了负责学风建设具体举措实施的三位学院辅导员做了交流发言。甘雯老师对学院“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活动进行了介绍;关思宁老师提出了学风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马玲玲老师汇报了学风建设重点项目—寝室优良学风养成计划的效果。会上,学生代表田超向全院同学们发出“促进优良学风倡议书”宣传,提倡同学们行动起来,时刻铭记“明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为促进优良学风、校风贡献力量。最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春霓作了讲话,从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升质量的目标和教学改革的途径,对学风建设提出了要求。希望通过教育引导、严格管理、规范行为、严肃纪律、强化监督、惩防并举等措施,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风建设合力,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
为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以及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保护能力,创建平安校园, 4月8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三号教学楼704教室举行安全教育讲座。辅导员马玲玲、甘雯、关思宁及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讲座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春霓执讲,辅导员关思宁主持。张书记指出,国家安全事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都有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同学们要依法履职尽责,筑牢国家安全的校园防线,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接着,张书记向学生讲解诸如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在讲到防问题时,通过列举高校真实案例等方式,她指出了大学生防盗意识淡薄,容易轻信他人,导致钱财损失,人身安全遭到威胁的现状。对于网络安全问题,张书记意味深长的说:“不要轻信他人,警惕网络购物诈骗、网上中奖诈骗、Q0盗号诈骗等行为,在网络中注意保护自己。提高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轻信花言巧语、不将现金转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感知革命前辈的爱国热情,兰州文理学院梦想播音主持社于2021年3月29日晚上七点半在主楼四楼报告厅举办了五四朗诵活动。此次活动以“踏寻先辈足迹,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分为各部长汇报工作情况、节目表演和社长总结活动三个环节进行,不仅要求选手的朗诵能力,让同学领略英雄分采。举办此次活动是为了能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建团97周年,活动围绕红色经典诵读展开,这对于当代青年勇于担当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将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次朗诵比赛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朗诵才华舞台的同时,更使广大同学深刻理解到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表达了继承和践行革命精神的决心。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将践行五四精神,用知识和能力服务社会,书写自己绚丽的青春画卷。(撰稿、摄影:梦想播音主持社)
为响应雷锋精神的号召,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深切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新闻传播学院于2021年3月21日在兰州文理学院南校区开展“雷锋月校园卫生清洁志愿活动”。3月21日上午九时四十分,新闻传播学院各班志愿者随校青协在南校区安亭广场集合,分配各自的志愿活动区域,随后我院志愿者携带卫生工具,前往教学楼开展室内卫生清洁。在近两个小时的卫生打扫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按时完成了自己的清洁工作,还一起交流探讨了在本次学雷锋活动中的感悟和体会。20级播持班班长沈科说:“雷锋同志是我们青年一代从小到大学习的榜样,每年雷锋月我都会自愿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不只是一句简单的歌词,需要我们每个人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其他志愿者也纷纷向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志愿服务经历和从中获得的成长与感悟,中午十二点,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同学们表示在这次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良多。“雷锋月校园卫生清洁志愿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强我院学生的思想建设,学习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学习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雷锋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的精神标杆。(撰稿:秦伟栋、程阳雯斐摄影:张瑛)
青年大学生寒假返乡期间力所能及地参与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投身实践促进自身成长的现实需要。新闻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落实防控措施,积极投身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家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贡献力量,在大局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020级新闻学班常书阳同学寒假回到家乡后,到临夏州康乐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期间主要参与对来政务大厅办理业务人员的信息登记排查、体温测量、人员劝导等工作。常书阳同学在谈及自己的志愿服务心得时说到,“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责任与使命的分量,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千万人与我们一道为社会,为国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众志成城将新冠病毒挡在大门之外。虽然每天的工作任务重,但却很开心,很满足。新时代的大学生努力发自己光,去追随红色的步伐,去找寻诚挚的自己,这才是青春的意义。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崇高的,虽然在这条路上我的足迹很小很小,但我依然觉得无比的骄傲和满足。志愿工作期间,帮助别人办理业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这宝贵的经历我必将铭记于心。在此,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自己的家乡,去行动、去付出、去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团中央、省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动员广大返乡大学生落实以城市社区和行政村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主动参与到城乡基层防护网络中,把投身疫情防控作为共青团员彰显先进性的重要实践载体,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新闻学子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主动向当地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或社区(村)报到,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参与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2019级新闻学班张丽同学返乡后在村里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工作是对来麦积区和返麦积区人员进行排查、入村人员健康出行码的查验及测量体温、入村外地车辆登记、宣传点附近的消杀工作等。“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后我决定到村疫情防控宣传点进行志愿服务,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来麦积区返麦积区人员的排查,入村人员健康出行码的查验及体温测量、入村外地车辆登记、宣传点的消杀工作等。这段支援服务的经历值得我去铭记,时间看似很短,却让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深刻的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精神。记得刚来到村疫情防控宣传点的时候,村支部书记就告诉我一定要做到返乡人员的
为丰富广大学生团员的寒假生活,创新团课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团员青年教育,团中央基层建设部联合宣传部于一月中旬制作推出了学生团员“寒假十课”网络团课。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积极组织各班级团支部、团员青年通过“学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进行“寒假十课”网络团课学习,各团支部创新形式,在加强个人学习基础上广泛开展班级团支部学习讨论。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一班朱蓉蓉同学在学习后表示,从新中国建立伊始,风雨兼程,不断披荆斩棘,使中国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华丽转身,展现自身的大国风采,孕育厚积薄发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众志成城克时艰,勠力同心战疫情,于寒冬深处,守一轮云开月明,候一片春暖花开,等一场期盼已久的相逢。2019级数字出版班赵邓霞同学在学习后表示,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应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拼搏奋斗,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此次学习,让我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不断努力,学习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的名义,以火热的激情,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019级数字出版班常凌筱同学在学习后表示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开展了主题团日活动。10月30日19时,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成员在兰州名城广场天幕国际影城集体观看影片《我和我的家乡》。该影片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热心市民、农村发明家、支教老师、治沙英雄、基层扶贫干部,从他们的视角,展现了祖国近年来医保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沙漠治理、乡村教育等基层建设的发展,也展现了众多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刻苦钻研,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通过本次主题团日观影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近年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使学生的视野更多的投向到乡村建设、家乡发展上来,学习“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身上所具备的艰苦奋斗、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精神和品质。“不忘来时路,共建幸福家”是每个中国青年都应该去践行、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之路和情感之系。(撰稿:秦伟栋摄影:石鹏太)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全国学联、省学联及校学生会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创新,服务学校、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支持和引导学生会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2020年10月16日,新闻传播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在艺苑楼三楼多功能厅顺利召开,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锐、校团委副书记安婧出席会议,学院团学工作办公室、分团委相关工作负责同志,新闻传播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安婧代表校团委对新闻传播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陈萧代表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成才服务着力素质拓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对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过去一年在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组织建设、特色工作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报告指出,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工作以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为先发条件,以学生会日常工作与特色创新工作为支点,充分展示了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与工作亮点。大会表决通过了《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2019-2020年工作报告》《新闻传播学院第二届学生会主席团选举办法》《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2020年10月9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在安亭广场组织开展“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主题团日暨2020年升旗仪式,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共计9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主题团日在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庄严仪式之中拉开帷幕。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芸草以“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为主题作了国旗下演讲,她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经历感受向全体师生讲述了厉行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号召广大同学看见浪费现象及时劝导,在举手投足中养成好习惯。随后,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张佳明宣读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致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同学的倡议书》,倡导广大同学珍惜粮食、做光盘行动的示范者,厉行节约、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绿色消费、做谨行俭用的传播者,从每一顿饭做起,增强节俭意识,杜绝浪费行为,为共建良好的社会风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此次主题团日暨升旗仪式,广大新闻学子将牢固树立崇尚节俭、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形成“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新风尚,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近日,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寿、副书记刘锐一行来到第一运动场,看望并慰问了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全体参训学生,学院办公室、团学工作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分团委有关负责人及部分学生代表一并参加军训慰问活动。慰问过程中,王金寿向参训学生表达了学院的关怀和殷切希望,对大家在训练中展现出的青春学子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大家在军训中磨砺意志,培养品格,从军训中汲取力量,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王金寿一行人向参训教官及学生发放了慰问品,参与慰问活动的学生代表还通过精心编排的节目向参训学生送上慰问与节日祝福。(撰稿:张丽摄影:后玉良)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14日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采访活动。实践团来到临潭县翠峰洮砚制作有限公司,对洮砚传承人陈作文进行了采访。洮砚因产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区域而得名。它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砚。北宋诗人黄庭坚诗云:“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律利如锥。”洮砚历来被视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历代前贤对洮砚诵诗咏唱,赞叹不已!砚雕与玉雕一样,是一种艰苦细致的技术工作,从设计开始到完成工序是一次性的。因此,没有熟练的技术难以雕成一方好砚。走进陈作文砚雕工作室,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砚,大到一套茶具,小到一个人物的眼神,从每一个作品中都能看到陈作文制砚技艺的精巧。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陈作文出生于洮砚雕刻世家,从小对洮砚雕刻耳濡目染,对洮砚雕刻更是情有独钟。1987年他跟随洮砚名家陈广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茂棣之徒)学习洮砚雕刻技艺,主要学习了传统龙凤砚、花鸟砚等制作技艺。一直以来,陈作文都在制砚这条人生路上砥砺奋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以构思精巧,因石造型,古
“洮绣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原始的孕育,而后不断的发展、变化,最终成为了一门成熟的民间手工艺术,距今可考的历史已有600多年,因此,可以说洮绣是一项既充满了历史的积淀,又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的艺术瑰宝。”这是8月13日下午,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到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绣开展调研活动时,临潭县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洮绣代表性传承人马开毛告诉实践团成员的。洮绣,顾名思义,就是因在洮河流域传承发展而得名。临潭古称“洮州”,将洮河两岸妇女们的刺绣,统称为“洮绣”。洮州刺绣流行的地区包括临潭、卓尼、岷县等地,这是当地妇女们喜爱的针线活,被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临潭县洮绣展馆中,传承人马开毛向实践团热情介绍说:“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绣花,不论是藏、汉妇女,都把它当做是像做饭一样,都要用心做。”如今,当地的洮绣产业已经开始把传统手工业跟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时尚文明,也创办了扶贫车间,不但促进了洮绣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的产业模式不仅让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