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在甘肃省甘南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调研活动。实践团队到夏河县善源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科进行了采访。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到现在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在拉卜楞寺建寺开始,从事其他运输大量建筑所需材料及金属佛像和器具。特邀请有经验的工匠,定居拉卜楞寺周边并教授学徒,他们从寺院专职工匠逐步发展成制作民间工艺的手工艺人。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作为中外融合的工艺品,从其制作流程来看,采取了汉藏融合等多种制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发掘和研究价值,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制作属纯手工艺制作,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十分显著。罗科向实践团队说道:“金属制作工艺纯手工制作,学习周期长,从开始学习到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从1983年开始,他在拉卜楞王府村拜著名工艺大师张召远,学习金属雕刻各种民族工艺铜器金银首饰,到现在已经有了38年的岁月,作为夏河县早期纯手工业制作者之一,拥有极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非遗技艺传承困难,是现在非遗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于8月11日赴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唐卡”调研采访活动,对代表性传承人丹增进行了专访。唐卡,源于藏语的音译,简言之就是一种卷轴画,是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本次专访的丹增画师则是在唐卡艺术王国里以绝妙的画技著称的艺术大家。采访时,丹增画师告诉实践团成员:“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河拉卜楞寺建寺时期,是由当时的寺主嘉木样活佛从西藏拉萨请来的唐卡画师所传入,因此其源于西藏且与拉卜楞寺密切相关,历史很悠久。现在,甘南藏族唐卡已经自成一体,具有它鲜明的风格、特色。”在丹增画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一一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墙壁上所挂的唐卡作品,并与正在学习唐卡绘画的学员们进行了交流。“我们要把唐卡产业化,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它。同时,我们要靠国家和政府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培养一批唐卡绘画的人才,为唐卡的传承注入新鲜的力量。”对于唐卡的传承
8月10日下午,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来到临夏州茶马古市掐丝艺术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工艺画技艺传承人解娟进行采访。“千古流芳掐丝画,五彩缤纷耀中华。”一块活性炭板,一把刷子,一瓶胶水,一条铝丝便可完成掐丝珐琅工艺画的第一步——嵌丝。在掐丝艺术馆,临夏籍90后的掐丝珐琅工艺画技艺传承人解娟和她的团队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工艺品吸引着游客应接不暇、赞不绝口。解娟做的掐丝珐琅工艺品图案美观、大方、新颖,掐丝流畅、细腻,流畅的线条加上特殊的天然的釉料、彩沙,将人物和花鸟造型呈现的栩栩如生。“掐丝珐琅工艺品是在传统景泰蓝(珐琅)的基础上改良后,在平面上进行的掐丝工艺。其改变了以往的铜板掐丝,将图案做在活性炭板上,并用淘洗好的釉料、彩沙等原料上色,成品颜色鲜艳、质感华丽、豪华典雅,使得掐丝工艺品可作为摆件、挂画。同时,改良后的掐丝工艺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个性定制,然而这种方式也更加迎合大众市场,深受大家的喜爱。”解娟向实践团介绍道。当谈及自己与掐丝珐琅的渊源时,解娟这样说:“由于自己是美术专业,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接触到了这项工艺,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
为积极响应“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扎实做好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奔赴甘肃省临夏州开展省级非遗葫芦雕刻调研采访活动。8月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临夏州葫芦艺术馆,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作良进行采访。葫芦,谐音为“福禄”,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它一能祈福,二可祛邪。至明末清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随之雕刻葫芦渐渐兴盛起来。而临夏雕刻葫芦最早来源于兰州,是一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传到临夏的。在临夏民间艺人的探索和创新之中,形成了完整的制作程序,其艺术性、工艺性极强,精妙独到,现已成为了临夏特有的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雕刻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雕刻葫芦是甘肃省‘三绝’之一。”采访时,张作良自豪地说道。走进张作良的葫芦雕刻工作室——临夏州葫芦艺术馆,精雕细刻的葫芦艺术品就映入眼帘,一张不大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雕刻针、铅笔等工具,然而,这个桌子就是他用心、用情去完成一件件葫芦艺术品的“主阵地”。当谈及雕刻葫芦的传承与保护时,张作良告诉实践团成员,只有保护好了“传承人”,才能实现技艺传承、知识传
为全力以赴做好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2020年8月8日晚,新闻传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召开工作安排会议,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学生会负责人陈萧主持。会上,陈萧就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活动安排、宣传工作、安全事宜等内容进行说明。他强调,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体实践团成员扎根陇原大地了解国情省情民情,更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重要载体,实践团成员要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锻炼专业能力,采写出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分团委负责人、实践团指导教师马玲玲指出,暑期团成员要借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体成员要始终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切实守好安全底线,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还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据悉,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自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专业的11名同学深入临夏、甘
为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美育云端课堂”活动的通知》,5月23日至28日,新闻传播学院组织17,18,19级各班开展“美育云端课堂”宣传学习活动。“美育云端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各班17新闻二班马昕茹同学在学习后表示,本次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同学们了解了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等优秀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宣传了红色文化,弘扬了延安精神。18广电学班魏帆同学在学习后表示,“美育云端课堂”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脑力和眼力,让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可以更好的了解学习的重要性。18数字出版班马玉祥同学在学习后表示,“音有爱,乐前行”中一群音乐学子用他们的歌声传递爱,给予了全国青少年莫大的信心,把我们青
5月22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为引导广大新闻学子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主人翁意识,更好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施政方针,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学院分团委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团员青年观看开幕式直播,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热议政府工作报告。2016级新闻学(专升本)班崔婷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为国家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就业的安排和落实情况,总结的非常扎实,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2017级新闻学一班高晓慧同学说到,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时刻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最重要的因素。无惧风浪,无惧风雨,迎难而上,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所获悉的内容是政府越来越关注最基层百姓的生活,很接地气,让我们备受鼓舞,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让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会认真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毕业后投身基层建设,实现人生理想与个人抱负,2
为庆祝兰州文理学院建校70周年,引领广大学生了解兰州文理学院70年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就,传承和弘扬雁苑精神,激发学生爱校、兴校、荣校情怀,2020年5月15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开展“学校史 知校情”知识竞赛,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参加此次知识竞赛。竞赛通过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三类题型,内容涵盖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成就、办学特色、杰出校友、校园百科等多个方面,参赛同学们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现场赛况尤为激烈,比赛中大家细致严密的思考,沉着冷静的回答,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校史、校章的学习积累。经过激烈角逐,文艺部李娜、办公室许雅茗、志愿服务队程星三位同学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此次校史知识竞赛,是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面向团学干部开展爱校荣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旨在深入学习宣传我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史校情的育人功能。广大团学干部在参赛中以知识竞答的形式,深入学习和全面回顾学校70年的办学历史,使得学校历史文化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70周年校庆。(撰稿、摄影:后玉良)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2020年5月3日,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组织全体团员青年以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寄语精神。2017级新闻学二班张巧丽谈到,疫情当前,我们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正所谓“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一名青年学子,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铭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不断拼搏、不断奋进!青年永远充满活力,青年永远充满激情,青年永远充满着热血和坚毅。一种精神得以永恒,不仅在于它的精髓与内涵超越了时空,更在于它在时代的变更中能不断地赋予新的色彩,这才是其生命力强大所在。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作为青年的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带着赤子的骄傲,不负青春韶华,2017级新闻学二班杨嘉晖这样说道。2017级新闻学(专升本)班陈萧在学习总书记五四青年寄语后谈到,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将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以青春之我、担当之我、奋斗之我去筑梦、圆梦,承担起历史赋予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绽放青春,近日,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在全院各班级团支部中广泛开展“学习战‘疫’先锋•传承五四薪火”主题团日活动。2017级广播电视学班团支部、2018级新闻学一班团支部、2018级数字出版班团支部、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班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战“疫”一线、复工复产一线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推动青年团员接受精神洗礼,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传承五四精神,号召大家把对先进典型的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勤学上进、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2017级广播电视学班团支部还组织团员青年向身边的战“疫”先锋牟晶同学学习,支部书记付娟同学向团员青年介绍了牟晶同学在志愿服务中结合专业知识助力地方疫情防控的先进事迹,同时号召大家要学以致用,在志愿服务中充分展示新闻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2017级新闻学一班团支部、2017级数字出版班团支部、2018级新闻学二班团支部、2018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引导全院团员青年普遍掌握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于2020年4月10日晚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学院分团委成员、各班级团干部共计90余人参加此次主题团日活动。会上,全体团干部集体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学院分团委副书记陈萧围绕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义务和方式,以及刑法中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规定等内容进行普及与交流。随后,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总体安全固本宁邦——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在交流发言环节,团支部书记代表付娟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熟知国家安全知识,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自觉维护者。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要依法举报,决不任其恣意妄行。组织委员代表杨嘉晖谈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事关国家安全以及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要求,近日,新闻传播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截至目前,全学院21个班级团支部严格按照基础团务规范,有序务实地完成了本项工作。团员教育评议制度是团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团员队伍思想建设、严格团的纪律、规范团员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此,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高度重视、充分准备,积极有序推进团员教育评议工作。各班级团支部分别通过网络形式召开团支部组织生活会,广大团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自身出现的问题剖析原因、深刻反思,并通过在线投票途径开展了团员教育评议工作。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高度重视基层团务规范工作,以《兰州文理学院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手册》为参照,加强团员管理、规范支委职责、按期进行换届,深入落实基层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动建立团支部考核评定体系,为我院共青团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增进活力、发挥实效奠定了基础。(撰稿: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重要部署,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为进一步体现新闻学子在疫情防控时期的责任与担当,近日,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联合开展了“抗击疫情 共克时艰”新媒体作品征集活动。在此征集过程当中,新闻学子发挥专业特长,积极踊跃投稿。小新媒将对征集到的部分作品予以展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面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学校各项工作要求,教育引导全院团员青年力所能及地做好疫情防控,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由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举办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络知识竞赛于2月21日起拉开帷幕。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络知识竞赛题目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组成,由系统随机抽取。主要依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与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等新闻媒体公布的疫情相关常识出题。网络知识竞赛仅首日就有235人参与答题,平均分达82.5分,最终,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将对知识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自疫情发生以来,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向广大学生党员、团员青年发放《疫情防控新闻学子在行动——致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团员青年的倡议书》,依托新媒体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线上专题学习活动,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