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与兰州文理学院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甘肃省教育厅立项的建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单位、全国高校数字出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传媒调查中心“中国舆情调查与研究甘肃基地”、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纪录片与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研究生28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学缘结构多元,双一流高校毕业教师占比近半,海外高校毕业占比11%。截至目前,学院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教育厅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专业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人,“陇原人才”6人,学校“雁苑英才”2人、学校“雁苑名师”2人,银龄教师1人;人社部SIYB中国项目SYB培训讲师、IYB培训讲师、网络创业培训讲师、教育部“宏志助航”项目讲师1人,并获聘省人社厅甘肃省就业创业和职业能力建设领域专家。
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人。其中,新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2025年,新闻学专业连续三年被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评为全国应用型专业A++档,六星级,排名第1,入选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数字出版专业A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B+档,三星级应用型专业,跻身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编辑出版实务》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纪录片创作与实践》《融媒体传播实务》《播音主持艺术》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广播电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全媒体交互式综合演播厅、虚拟演播室、新闻编辑实验室、开放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影视观摩赏析实验室、造型艺术创意实验室、数字出版实验室、影视节目译配实验室、全媒体资料库、语音分析与处理实验室、网易甘肃兰州文理学院工作站、中国甘肃网兰州文理学院工作站、融媒体云平台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室等二十多个实验室,设施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同时,学院与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社、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兰州广播电视总台、读者集团、甘肃省图书馆及各市州融媒体中西等数十家新闻单位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可靠保障。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齐全的教学实验设施,学院还设有院报编辑部、院刊编辑部、大学生记者站、青年传媒中心、影视节目制作中心、校园网络电视台、微电影协会等实践平台。学院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设有创客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校学生正式注册成立的影视传播公司已达10余家,创业团队多个,创作的影视作品已在全省及全国相关媒体及大赛上播出和获奖。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中国传媒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兰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大学签订“2+2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合作办学协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并开始互派留学生。
面向未来,学院将紧紧抓住甘肃省文旅强省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突出应用、服务发展”的思路,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新闻传播教学科研基地,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合格新闻人才,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