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 / EN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组织架构
    • 师资队伍
    • 联系方式
  • 新闻中心
  • 人才培养
  • 学科专业
  • 党建团学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合作交流
  • 招生就业
  • 通知公告
  • 校友风采
新闻传播学院
  • 教学科研
  • 党建工作
  • 团学工作
  • 班级风采
  • 招生就业
  • 精彩视频
教学科研
首页  新闻传播学院  教学科研
  • 06 2025-06

    新闻传播学院举办全媒体传播行业发展趋势讲座

    2025年6月5日,新闻传播学院举办《全媒体行业平台趋势、传播案例及核心岗位需求》专题讲座。学院副院长胡源出席讲座,宣天下集团副总裁梁晓娟受邀主讲,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梁晓娟围绕全媒体行业发展新态势,从"产业转型、平台运营、岗位需求"三个维度作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已推动行业形成"前端内容生产-中台数据运营-后端效能评估"的标准化流程,强调私域流量运营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岗位需求,重点解析了电商运营、数字营销等岗位"复合型能力矩阵"要求,建议学生构建"专业基础+项目实践+形象管理"三维能力体系。讲座问答环节中,现场师生就行业认证体系、校企协同培养等议题与专家展开交流。胡源副院

  • 13 2025-05

    新闻传播学院在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中斩获佳绩

    5月9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西北师范大学圆满收官。本届大赛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展开,吸引了全省334名选手踊跃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3名以及优秀组织奖15个。其中,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学生齐思怡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现场发挥,荣获大赛三等奖;同时,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在科研处的精心组织、校团委的选拔推荐以及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指导下,齐思怡同学从全省43位决赛选手中崭露头角。决赛中,她以《沙漠逆袭密码:植物智慧与数字时代的生态协奏》《深安大桥:蝶翼过天

  • 11 2025-04

    新闻传播学院首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组委会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名单,我校学子首次在该赛事中斩获佳绩。数字媒体学院开发的《数创未来——西北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平台》项目,新闻传播学院打造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线上平台: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旅行新引擎》项目,均荣获全国总决赛铜奖。这标志着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效迈上新台阶,展现了我校学子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青春风采,也体现了我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不懈努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第一且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受到广泛关注。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部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

  • 08 2024-11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九十四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11月7日,我院邀请了全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民族古籍专家委员会委员、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道周教授,为学生带来了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讲座。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意识培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周教授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他强调应该倡导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实现民族团结,共同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继而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传播的总体目标。此次讲座让学生们更加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进了学生们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撰稿、摄影:徐逸萱、尚许珍)

  • 27 2024-09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九十三讲) 《开学第一讲:大学之学》

    9月2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文昌楼201教室举办讲座,主题为《开学第一讲:大学之学》。此次讲座由梁宝毓老师主讲,学院2024级新生参加。梁老师由《大学》引入话题,借“三纲领”、“八条目”从如何做人,如何更深入的认识大学学习,以及新闻人需要具备的新闻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梁老师提出“智”、“识”、“恒”三者对新闻学子的重要性,启发同学们多读、多看、多写、多拍,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梁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丰富的个人经历和独到的见解为新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梁宝毓教授结合当下数字技术发展,对数字时代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展望。勉励同学们要勇于探索未知,不断突破自我,激励新生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坚持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用知识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此次讲座,让新生对专业的内涵与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她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其投身新闻传播事业的热情与决心。(撰稿:尚许珍摄影:许逸萱)

  • 14 2024-09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九十二讲)《大创项目如何呈现》

    9月12日,我院邀请经济管理学院陈庆教授在致远楼401教室为学生带来了主题为《大创项目如何呈现》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旨在帮助同学们对创新创业项目和大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能力。陈庆教授强调了创业计划书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重要性,掌握其撰写要领对于项目的成功申报和后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以“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领”为切入点,从业务(事务)描述、研究与开发、生产经营、产品与服务、管理团队与股权设计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陈教授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范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构建项目的逻辑框架、如何运用图表和数据来增强说服力,以及如何提炼项目的核心亮点和独特优势。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领,更激发了大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浓厚兴趣。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经济管理学院等兄弟院系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贡献力量。摄像:尚许珍 撰稿:台海兵

  • 21 2024-05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九十一讲)《众声喧哗语境下的责任与担当——网络安全观与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

    5月17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文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心传课堂》第九十一场讲座。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宏刚主讲,讲座题为《众声喧哗语境下的责任与担当——网络安全观与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此次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源主持,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讲座。李宏刚从人工智能、AI智能的更迭、网络安全发展路径、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如何健康运行、大学生如何践行网络安全观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解读,并呼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共同构建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此次讲座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师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了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树立了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也为我校持续推进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撰稿:尚许真 摄影:台海兵

  • 20 2024-05

    新闻传播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顺利完成

    5月16日,新闻传播学院2024届毕业生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顺利完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共计193名毕业生参加答辩。学院制定了详细的答辩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学生自述、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应答、教师评议和评委评分等程序进行。答辩同学以PPT演示结合个人阐述和作品播放等形式向答辩评委阐述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创新点。答辩教师认真听取陈述,从论文(设计)的设计思路、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提问,对论文(设计)的整体工作和创新点给予充分肯定,也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意见与建议。同时,为确保24届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各答辩组要求个别存在较多问题的论文按照评阅意见尽快完成修改,并参加第二次答辩,努力保障本届毕业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对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的一个必要环节。学院高度重视并全程参与、监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确保答辩工作圆满完成,为我院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 17 2024-05

    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辅导讲座暨2025届考研辅导班开班仪式

    5月1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创新人才培养辅导讲座暨2025届考研辅导班开班仪式。此次讲座由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金尧主讲,院长李军主持,学院教师代表及意向考研学生参加。张金尧就考研各科的学习方法及技巧做了细节性的阐述,并提出现下研究生考试更注重筛选具有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人才,同学们应当自主总结出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在考场上不乱方寸、沉着应试,同时鼓励同学们要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破釜沉舟的勇气。随后,两位考研代表向同学们分享自己以实践经历凝练出的宝贵上岸经验,并祝愿同学们一战成硕,未来可期。李军总结,择校时需树立合理目标,备考时则唯有坚持二字可抵万难,学院也将竭尽所能为考研学子提供更全面、专业、科学的考研服务,不断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此次讲座鼓舞了同学们读研深造的士气,搭建了切实可行的备考框架,使大家对考研有了更加具体、清晰的认知,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摄影、撰稿:徐逸萱

  • 22 2024-04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九十讲)《如何开启纪录片创作》

    4月18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在致远楼学术报告厅举办《心传课堂》(第九十场)讲座,本次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洪艳老师主讲,讲座题目为《如何开启纪录片创作》,学院21、22级全体学生参加。刘洪艳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用生动的案例阐述纪录片是如何讲故事的,“纪录片创作需要深入挖掘生活,捕捉真实、生动的瞬间”。她提到,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纪录片市场正在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尝试、守正创新,用镜头记录时代、传递价值。本次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纪录片创作的兴趣,加强了对纪录片实操技巧的领悟,对同学们今后参与纪录片创作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 12 2024-04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九讲)《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技巧研究》

    4月11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举办心传课堂第八十九场讲座,此次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刘静老师主讲,讲座题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技巧研究》。讲座就如何正确发音,改善音色,如何用语言讲好故事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让同学们快速掌握了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刘静老师说:“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是有技巧的,表达的状貌特征与动作神态非常重要,你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状态来源于精神,一切都是精神的创造与给予。”此次讲座刘静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气、精彩的表演带动了同学们学习语言表达的兴趣。语言艺术艺无止境,不断追求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才能以己智慧达彼心灵。撰稿:陈瑞瑞 拍摄:徐逸萱

  • 26 2024-03

    新闻传播学院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考研备战水平,22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邀请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为学院的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考研指导工作,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研究生考试。两位兰州大学的研究生结合自己的考研经历,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考研流程、学校与专业选择、备考计划制定与执行、复习方法、心态调整、复试以及院校调剂等相关经验和方法。他们分享了自己考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考研的挑战。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研究生们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谢学院提供的帮助和支持,通过本次指导活动,他们不仅对考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备考方法和心理建设技巧,对自己的考研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 15 2024-03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八讲)《从新闻出发,用传播成就自我》

    2024年3月1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举办心传课堂第八十八场讲座,此次讲座邀请到现就职于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的优秀校友徐红梅,讲座题目为《从新闻出发,用传播成就自我》。徐红梅主要就“新闻学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和“如何高质量度过大学时光”两个问题,结合自己在兰州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四段求学经历为同学们总结出“锻炼同理心、提升沟通力、培育好奇心”和“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大胆作为”等启示性的建议。随后徐红梅还谈及自己四个月成功上岸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考研经历,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理想的坚定奔赴是每一个考研人需要磨炼的意志力。她鼓励大家:“只有敢于追求,才能收获更多。”此次讲座为我院学子树立正确的生涯观,合理规划学习与生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为同学们今后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讲人简介:徐红梅,兰州文理学院2015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2017年被选拔进入我院2+2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前往华南师范大学交换学习,2019年以429分的成绩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2021年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同年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境访学奖

  • 11 2024-03

    新闻传播学院《心传课堂》(第八十七讲)《双重解释学下的名物考证——以秘色瓷考证谱系为切入》的学术报告

    3月7日下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陈锦航在学术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双重解释学下的名物考证——以秘色瓷考证谱系为切入”的精彩报告,相关师生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讲座陈锦航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解读了法门寺地宫的《物帐碑》文以及法门寺出土的成套茶器具,由此展开对器物考证内证与外证两种方法的探讨。他详细阐述了器物考证需要综合器物本身信息、出土信息、器物背后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器物有直接关联的文献这四个内证方法,同时介绍了其他文献图像参照和类型学——即器物发展演进过程可能是想象的或错误的这两个外证方法。陈老师进一步强调了器物考证的重要方法论,即“回到古人的视角去理解文物”。随后,陈老师又深入讲解了秘色瓷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当前较为完善的秘色瓷研究体系。他分享了“将历史视为谱系”的重要论述,为听众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研究视角。陈老师表示,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视角,相反,考古学的视角是无限广阔的,可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来深入研究。因此,考古学应当被视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此次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考古学中器物考证的浓厚兴趣,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9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8 跳转到 
主办: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陇ICP备14001863号-1
电话:0931-8261228   邮箱:lzwlxwxy@163.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北面滩 400 号兰州文理学院综合楼六楼西侧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20-2025 © 兰州文理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